亭下梨树
作者: 桂人庆离老屋几十米外有一亭,约莫比姥爷的年岁还长。在我幼年时,老人都爱聚集在那里下棋聊天,我也总喜欢窝在姥姥怀里,听他们亲切地话家长里短。那时,姥姥的怀抱很温暖,亭下的那树梨花也朵朵满枝丫,花香飘向很远。
亭子满是古意,据家中老人说它在清代就已经存在了。随着年月流转,岁月磋磨,来来往往的人都已成为过客,但它始终屹立在那里。它像是古时的夫子,身上衣衫已然破旧,但依旧固守着一身的风骨。
许是沾染了亭子古色古香的气质,亭下的梨树也带着几分旧意,像山水画中描绘的那样,古朴又粗粝的赭石色枝干蜿蜒斜伸出,既含着岁月的风霜,又带着往昔的柔情。在那算不得十分好看的枝丫上,生长着洁白柔嫩的花朵,通体白色,只有花蕊泛着微微的粉色,让人望而生喜。我当然也不例外,总是约上三五好友,附庸风雅般地在梨树下学着大人咏叹:“这梨花开得好啊……”如何好,好在哪里,我是万万不知的。当时,玩伴们总是偷偷地笑我,而今也如离群之雁,各散东西了。
年少的我们并不懂得岁月的残忍,我们只好奇窗边的蜻蜓会不会停在书桌上,书上的字到底可不可以学完……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待在亭子里,我们在亭中间的石桌上下五子棋,歪歪扭扭地练习生字,偶尔也在石桌下躲猫猫。每当这时,梨树就如同一个年迈又温柔的妇人,慈爱地看着我们玩耍,连落下的梨花雨都轻飘飘的。它在我生命的那么多时刻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以至于无数次在回忆故乡和童年的梦中醒来,我的鼻尖、枕上都可以细嗅到岁月的缠绵。
我已经记不清,幼年时我有多少次曾缠着姥姥问那棵梨树的来历,也遗忘了曾几何时,它悄然开放在我的生命中。我只记得,在我没有观察外部世界时,是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它,像是凭空出现的样子,于是我带着崇敬去望它。
这竟然真的望出了些别的什么——
我曾经以为梅花是万花之首,但是自从观察了那树梨花后,发现其实不然。在其他植物还在“襁褓”的时候,它第一个长出叶子,几乎只用一个夜晚,它就能长出千万个花苞。春日里,它是最耀眼的存在,每一颗花苞里都孕育着生的希望,但在盛大的美好之下,它的凋零也十分轻易,只需一阵风、一场雨,就可以打下许多花瓣,纷纷扬扬地,只能等到下个春天开放。虽然它总是如此轻易飘落,也只有一刹那的花期,但它一直在为下一个春天做准备,它在生命的年轮中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痕迹,看似衰落,却始终饱含生机。
慢慢地,我品尝出了其他的意味——
人生不正是如此吗?有些人在少年时便成名,有些人在垂垂老矣时才获得一点名气,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花期,并为此而努力耕耘,但这也让我们陷入一蹶不振的牢笼,以至于错过更多。梨树不同,它不会因一季寒冷的冬而不愿意等待春天,也不会因短暂的花期而冷落花苞。在这样向自然学习的童年里,梨树教会我的还有很多,有时我回想起童年,不由地感叹:“如果没有那棵梨树,我会长成什么模样呢?”
我感谢那棵梨树,因为它用许多日夜养育着我的身体和灵魂,让我获得生活的哲学,完成心灵的富足。我始终记得它生活的姿态,好像只需要雨、土壤和一点点灵气,它就可以在一个又一个春天绽放,而这比它的生命本身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