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王”,要有真性情

作者: 李方恩

“成语大王”,要有真性情0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让唐宋时期的文学大家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第二期介绍了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在跟随节目了解韩愈一生的经历之后,不少观众都会感叹一句:“只知道韩愈牛,但是不知道他这么牛。他一生居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331个成语。”

韩愈一辈子可以说波折不断,但是他始终不坠青云之志。768年,韩愈出生在河南河阳。年幼时期,他的父亲和哥哥先后去世,韩愈跟随嫂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韩愈从小就明白,只有靠读书科举,才能出人头地,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读书作文上。不过,他的科举之路很不顺畅,曾经连续三年参加科举都没考中。但是,他并没有埋怨命运不公,而是充分打磨自己的文章与技巧。801年,通过吏部选拔考试的韩愈获得国子监四门博士的官职。

虽然历经艰辛,不过韩愈不改赤子之心,开始倡导新的文风,希望世人不要拘泥于魏晋以来的华丽文风,而是要“陈言务去”“文以载道”, 推崇“惟古于词必己出”。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加之之前对文章的打磨,韩愈开始批量“生产”成语了。

两年后,韩愈出任监察御史,但是他的政坛之路非常不顺畅,这和他敢于直言有关。他在几个职务上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国子监。于是,他撰写了《进学解》一文,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这篇文章大意是:有一天,老师给学生上课,告诉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有出息。可是,学生却嘲笑老师,认为老师如此出色,也只不过在国子监中混生活罢了。老师则举出了孔子的例子。这一篇文章是韩愈创造成语最多的文章,直接为后世使用的就有“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等,还有一些是后世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力挽狂澜”“闳中肆外”等。

韩愈的其他一些文章虽然没有批量“生产”成语,但是也为后世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成语。如“坐井观天”出自《原道》中的“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弱肉强食”出自《送浮屠文畅师序》中的“弱之肉,强之食”,“俯首帖耳”“摇尾乞怜”出自《应科目时与人书》中的“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飞黄腾达”出自《符读书城南》中的“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后来,韩愈又辗转过多个岗位,但仍然是一边琢磨文章,一边仗义执言。819年,韩愈因为向唐宪宗提意见而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了潮州之后,干了一件产生轰动效应的事情,那就是骂鳄鱼。当时的潮州,鳄鱼为患,鳄鱼经常爬上岸,伤害人畜。韩愈知道之后,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下令七日之内鳄鱼必须走,否则潮州刺史就不客气了。这篇文章气势如虹,读来令人痛快淋漓,也留下了“低首下心”“冥顽不灵”等成语。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把鳄鱼吓走,韩愈只不过是以此来向众人表明决心罢了。此后,他带领当地人民对危害百姓的鳄鱼进行捕杀,解决了鳄鱼之患。

就这样,一生波折不断的韩愈一边与各种逆境抗争,一边潜心推敲文章,终于成了文学大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