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万物皆可蜜煎
作者: 流念珠
蜜煎,即蜜饯。在唐代,人们盛行用蜂蜜浸泡保存水果。到了宋代,此方法发展为用蜜渍和蔗糖进行干制,其制出的产物便是“蜜煎”。而关于蜜煎的种种,懂生活的宋代人应该最有话语权。
在800多年前的宋代,朝廷设立了四司六局。“四司”为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和台盘司,“六局”则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其中,蜜煎局的主要职责是研发制作蜜饯干果。四司六局起初只为官绅服务,后逐步拓展市场,成为登门上户的餐饮租赁服务行业。
在宋代人眼里,万物皆可蜜煎。比如水果类的青梅、樱桃、桃子、枣子、山楂、金橘,蔬菜类的莲藕、茭白、冬瓜、芦笋、竹笋,花卉类的玫瑰、梅花、栀子花,甚至是药材类的地黄、桔梗、紫苏、菖蒲根,等等,只要他们想得到,都能拿来蜜煎。宋代孟元老在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描写了州桥夜市,提到的蜜饯果子就有许多。比如杏片,是用半熟黄杏去核切片,再用糖浸透制成的蜜煎;梅子姜,是用姜丝拌梅子制成的蜜煎;间道糖荔枝,则是杂色荔枝蜜煎。
蜜煎虽然都用到了蜜,但是制法各有不同。比如樱桃煎,许多典籍里都有记录。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煎樱桃”的做法:樱桃不以多少,挟去核,银石器内,先以蜜半斤,慢火熬煎出水,控向筲箕中令干。再入蜜二斤,慢火煎,如琥珀色为度,放冷,以瓷器收贮之,为佳也。苏东坡在《老饕赋》里也提过“烂樱珠之煎蜜”,即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和《事林广记》里的做法差不多。《本草纲目》也记录了樱桃煎的做法:盐藏蜜煎皆可食,或同蜜捣作糕食,唐人以酪荐食之。
相对于普通蜜煎而言,“雕花蜜煎”是一种更高级的制法,它是指在果品蜜渍之前先用刀加以雕刻,然后制成蜜煎,以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在宋代,蜜煎局出品的雕花蜜煎基本是御用,常用的原料有冬瓜、木瓜、枸橼、金橘、鲜姜等。他们在冬瓜、木瓜上多雕四时花卉和水陆禽兽,精巧别致。个体较小的果品则被用来雕刻各式花纹,以起到装点的效果。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蜜煎局,掌簇饤看盘果套山子,蜜煎像生窠儿。”这里的“蜜煎像生”,是指雕刻制作成花、鸟、虫、鱼等形的蜜饯。《本草纲目》也有记录:南人雕镂花鸟,作蜜煎果食,置之几案,可供玩赏。
除了好吃、好看,蜜煎还有其他作用。比如香橼子,是一种由香橼制作的蜜煎,它既可以吃,又能被当作熏香用的果子置于室内。原来,香橼有一种淡淡的橙香味,具有消除焦虑的作用,是最早被用于熏房子的“闻果”,宋代中医书籍《证类本草》称其“置于笥中,则数日香不歇”。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里记录了蜜煎藤梨(猕猴桃)的药用作用:其熟时,收取瓤和蜜煎作煎。服之去烦热,止消渴。《本草纲目》中记录的蜜煎橘则被用作酱菜食用:橘皮,下气消痰,其肉生痰聚饮,表里之异如此,凡物皆然。今人以蜜煎橘充果食甚佳,亦可酱菹也。
在宋代,蜜煎局对蜜饯的制作不遗余力,其品目之多,花样之繁,做工之精,纵是现在看来,也是让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