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花丝镶嵌“造国宝”
作者: 张东亮谢璟宸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与古典珠宝结缘,源于他大二时参观故宫博物院。
那天,谢璟宸首次见识了古代匠人用花丝镶嵌和点翠法制作的凤冠、步摇等首饰,一下子就被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艺术迷住了。
得知掌握花丝镶嵌技艺的人非常少,而且只剩下老师傅在做,谢璟宸不禁心忧:再过几十年,难道就只能在博物馆里看这些光彩熠熠、永不褪色的艺术品的绝版吗?
“老祖宗留下的花丝镶嵌技艺,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手里失传。”谢璟宸决定拜师学习花丝镶嵌技艺。几经努力,他成功拜渝派花丝镶嵌传承人左书侨为师。
花丝镶嵌包含了两种传统工艺:花丝和镶嵌。花丝是用金、银做原料,先将材料拔成细丝,再编结成型;镶嵌是把金和银的薄片捶打成形,再把珍珠宝石嵌进去,制成装饰品。
花丝镶嵌工艺复杂,练习基本功也很枯燥。谢璟宸最开始接触的拉丝工序,是先熔解3厘米厚的银块,再经过几十上百次拉制,最后让它变成比头发还细的银丝。当他按照师父的要求,把金银块拉成粗细不等的丝线后,左书侨再凭借均匀的手劲,将细丝编织成不同纹样。
编结成型之后,就开始填丝。这道工序很考验眼力和耐力,细节处的纹样比芝麻粒还小,谢璟宸要用镊子填充细丝,让它最终形成一幅规规整整的图案。有时,哪怕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图案,谢璟宸也要花上两三天才能完成。
填丝之后,还需要进行更精细的焊接。这道工序十分考验工匠对温度的控制,温度低一点,就会焊不上;温度高一点,丝线又会熔化。在学习初期,谢璟宸经常把花丝烧毁、烧坏,以致前功尽弃。
一次烧毁了,再来第二次。不小心烫伤了手,涂上药膏继续干。谢璟宸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终于成功焊接,他的眼角溢出几滴泪水,或欣喜,或自豪。
直到2019年,谢璟宸才接到第一个订单——定制一枚金孔雀胸针。他将一股股细如发丝的金丝掐制勾勒出孔雀纹样,再镶嵌上红玛瑙……做出的金孔雀胸针色彩艳丽,造型古典而精美。
为弘扬花丝镶嵌技艺,谢璟宸开通了微博和抖音号,借助新媒体拉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的距离。几年下来,谢璟宸收获了几十万“粉丝”。大家慕名找他下订单,或寄来一些“求修复”的老物件。
2023年2月,谢璟宸决定完成一项大作——复刻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1957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此后的300多个日夜,谢璟宸一趟趟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实物,然后做设计图,跑遍各地搜集材料,接着就开始熔金、拉丝、酸洗、镶嵌、点翠……他每天起早贪黑,最忙碌的时候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整个人憔悴了许多。
功夫不负苦心人。2024年3月初,谢璟宸一比一复刻的九龙九凤冠终于惊艳问世。该冠通高48.5厘米,重2 320克,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只金凤,冠上共嵌人工红宝石115块,珍珠4 414颗。这顶凤冠造型华美,色彩绚丽。尤其是点翠金凤,均做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充满了灵动感。
谢璟宸凭借复刻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斩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金奖,并由此成为花丝镶嵌技艺界的“新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