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竟是火星与地球240万年的约定

作者: 瑾睿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我们都生活在自然循环中。2024年3月12日,《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关于火星引力对地球影响的“天文大周期”的文章,里面提到:每隔240万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因火星的引力场缩小,地球气候因此变暖。

这项研究来自一个3人地球科学家团队,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法国索邦大学成员组成。为了深度探索地球气候变化的周期,该研究团队分析了跨度6 500万年的、遍布全球的293处深海钻探数据。与人们通常完整的、高分辨率记录的研究方向不同,他们更倾向于记录沉积物中的缺失部分,即非整合面的沉积间断。连续不断的沉积物堆积,说明海底环境相对比较平静;沉积间断,说明海底的沉积物层遭受过强烈的侵蚀。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沉积物揭示了深海洋流的周期性减弱与增强,盛衰周期长达240万年,与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已知的引力相互作用的时间,即地球与火星的“天文大周期”恰好吻合。在循环周期内,地球会循环经历气候温暖且阳光充足、气候寒冷且阳光较少的时期。研究团队认为,更暖的时期与更多的深海沉积间断相关,这与更强劲的深海洋流有关。

在240万年的循环周期内,地球将在火星的引力场作用下距离太阳更近,接触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气候更暖,随着周期循环,地球再向后漂移。研究团队的合著者、悉尼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迪特马尔·穆勒曾在一份声明中说过,“太阳系中行星的引力场相互干扰,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共振,会改变行星的偏心率,即衡量它们的轨道接近圆形的程度”。

悉尼大学沉积学家阿德里安娜·杜特凯维奇等人确认深海涡流在早期海洋变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这个发现,杜特凯维奇表示很惊讶,“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变暖里,海洋混合已经变得更加强烈”。这一结论也与近期的卫星数据、探测短期海洋环流变化的海洋模型数据相符。

研究团队表示,强烈的洋流如同飓风组成的漩涡,可以抵达海洋的最深处,即深渊,它们会让被海底侵蚀和被称为等深流沉积岩的沉积物发生漂移。在活力更大的、温度逐渐增加的气候系统中,深海涡流的频次会随着大型风暴的频繁出现而加剧,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这将进一步加剧深海的混合程度。跨度6 500万年的深海钻探数据证明了,“更温暖的海洋有着更强劲的涡流驱动的环流”。

研究团队成员悉尼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迪特马尔·穆勒表示,“众所周知,海洋中深水混合的活力至少由2种不同的机制促成。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其中之一,但深海涡流似乎在温暖气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着海洋通风”。

这些发现与“地球气候受到火星影响”的猜测是一致的。但研究团队强调,他们观察到的变暖效应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驱动的全球变暖无关。他们承认,地球与火星相隔甚远,难以想象火星会对地球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但两者的影响就像是蝴蝶效应,细微的变化也许会带来超乎想象的结果。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现在还不清楚驱动深海动力学和海洋生命的不同过程是怎样相互作用的,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但希望“240万年的周期循环”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气候模型,能够为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与海洋环流之间的影响提供参考意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