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一首劝学诗
作者: 丁然“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句话不仅让桂林名声大噪,还让大家对桂林的山山水水憧憬出无数的向往。那么,这句话是谁说出来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1983年,谜题解开了,桂林市的文物工作者在对辖区内独秀峰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一块摩崖石刻,当他们拭去石壁上的灰尘、藤蔓时,赫然发现这块石碑上篆刻着两首诗,其中有一联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石碑上还篆刻着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作是诗,劝为之驾。
这段话的意思是:南宋嘉泰元年,即公元1201年,恰逢乡试,桂林举子有11人上榜。按照惯例,时任桂林地方官的王正功举办了一场鹿鸣宴会。在宴会上,王大人不但频频举杯,预祝举子在接下来的京城会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且还作诗两首,勉励各位举子继续用功读书。这一下真相大白了,原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出自南宋时期王正功的一次宴会赋诗。
王正功出生于官宦世家,为南宋鄞县(今浙江省鄞州区)人,20多岁进入官场后一直颇有政绩,曾在广东省潮州市修筑了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但由于他为人正直,不惧权贵,所以一直在地方上转任平调。
公元1200年,王正功来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这次倒是升迁了,但此时他已是68岁。他来桂林的第二年,便是前面石碑序言中提到的大考之年。
在那场乡试中,桂林府11人中举,成果辉煌。王正功听闻桂林学子斩获佳绩,也非常高兴。在鹿鸣宴上,王正功与各位举子饮酒对诗,勉励他们继续努力读书,报效朝廷。趁着微醺,王正功写下两首《劝驾诗》,“劝驾”一词寓意为:勉励他人好好学习,努力做事,也有推荐人才之意。其中一首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这首诗的意思是:桂林的青山绿水冠绝天下,希望可以给你们带来灵感。你们在考场上也要像战士一样去拼搏。不要害怕那些虎豹劲敌,要藐视它们,要有和庄子笔下的鲲鹏一同谈笑风生的心态与勇气。我虽然已经老眼昏花了,但看到你们如此优秀,也感觉耳目一新,精神百倍,你们都是南斗星下凡的人才。
作为一个读书人,王正功希望桂林的学子能够努力学习,在人生与事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像桂林的山水那样,秀甲天下,独一无二。
王正功意气风发,即兴赋诗,让在座的举子啧啧称叹。一个叫张次良的学子在宴会结束后,将此事记录下来,并把王正功的这两首诗及创作背景刻在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方,即1983年被桂林文物工作者发现的那块摩崖石碑。
细细看来,王正功的一生并不像历史上其他名人那样光芒万丈,但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饱含了他内心深处对学子最殷切的希望。他虽然只在桂林待了短短两年,但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