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的群邮件
作者: 树知许那天,我千辛万苦整理好大学英语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打开QQ邮箱,将压缩文件发给老师。发送键按下去的刹那,我高高悬起的心终于稳稳地放下来了。难得松弛的心情让我翻看起邮箱里的历史邮件,我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十几封六年前收到的群邮件。
现在看来,这些群邮件的内容没有什么价值,以闲聊为主。但看到群邮件的下线公告,写着“因业务调整,‘QQ邮箱群邮件’功能已于2022年12月10日,终止服务。你依然可查看历史的群邮件,但不可再发送新的群邮件或查看QQ群列表”,我还是忍不住感到一股满腔心事无人可说的孤独感。
在升入大学前,我对小组作业的了解并不深。升入大学后的一次英语课后作业是制作演示文稿,因为和不太熟悉的同学被随机分到一组,我只好临时加上小组里的另外三人,建了一个群聊。
大家回复消息都不太及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容易才达成关于演示文稿主题的共识。想着截止时间逼近,我针对这个主题,在群里发送了十几条信息,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询问其他成员的看法。但是,一天过去了,我没有收到任何人的回复,似乎只有我一个人面对小组作业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我安慰自己可能是其他组员设置了群聊消息免打扰的原因,于是私聊他们,提醒他们看一看群聊信息。第二天,零零散散的“好”“就按你说的这样吧”出现在我眼前。我深呼吸几次,吐出心中郁气,快刀斩乱麻地定下了分工。有的人紧赶,有的人慢赶,我们组总算赶在截止日期之前交上了作业。
上大学以前的我在社交方面被“惯”坏了,我需要别人主动认识我,需要结伴才能去做许多事情,小到手挽手去卫生间,大到参加比赛。上大学以后,“社交”对我来说就像是悄悄下线的群邮件。尽管从前和朋友的愉快相处还留有余温,我却在人来人往中厌恶了合群,逐渐学习独处。我喜欢上独处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时间是未能隐去功与名的幕后推手。
最初,我不太能接受一个人吃饭。每次一迈进拥挤的大学食堂,我不愿像忙碌的蚂蚁一样寻找空桌,不想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桌旁吃饭,也不想和别人拼桌,更不想尴尬地逃避任何有可能的对视,只能沉默地埋头苦吃。
渐渐地,我习惯了一个人。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决定去哪个食堂的哪个窗口,可以不用迁就别人的吃饭速度,可以在拿快递的路上买奶茶,在拿外卖的路上复印资料。我不再一味地寻找同伴,一个人去博物馆看展览,也欣赏到很多精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开心是第一位的。比起外界繁杂的声音,我听到了从自己身体里传出的简单旋律。
独处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也让我更享受社交,而不是追求合群。我曾独自坐动车去邻近的城市和朋友相聚;曾拉着朋友在寒风里,一边摆摊,一边瑟瑟发抖;也曾在为朋友准备惊喜这件事情上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
如果我们有差不多的目标,那就可以一起走一段路。如果方向不一致,速度不相同,我们就保持友好的社交距离,挥挥手说好聚好散。独处和社交,都在帮助我成为我。于我而言,群邮件在时间上会失效,心情上却永远不会过期。
(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