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有致,丰盈自持

作者: 雷晶晶

商王王后妇好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首位女将军。“唤醒”妇好的是女考古学家郑振香。

1929年,郑振香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两年后随院系调整转入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时期主攻商周考古。作为当时考古系里少见的女生,一度有人问她怕不怕研究人体遗骨,她回答:“不怕。骨头就跟陶罐一样。”

1959年毕业后,郑振香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三年后去往有“考古圣地”之称的河南省安阳市,成为安阳工作站唯一的女考古队员。家在北京,郑振香与同为考古队员的丈夫陈志达轮流出差,她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待在安阳。每次临行去往安阳,郑振香总要提前一天住到离北京站更近的办公室,拿两把椅子搭成床凑合一晚,次日清晨赶最早一班火车。

来到安阳后,郑振香每天第一个到达工地,午饭后稍作休息,下午一直忙到太阳下山才肯收工。郑振香的帆布包里有各种考古工具,其中一把挖掘时用的考古铲已被磨损得如同勺子大小。她平日里温婉少言,可在涉及考古的事情上分寸不让。殷墟宫殿的挖掘工作曾挖至某单位临时搭建的工房门口,对方让她停下来,她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考古哪能说不挖就不挖了?”

1975年冬,殷墟小屯村西北高岗地被划入土地整治范围。鉴于附近已有殷文化层发现,郑振香建议相关干部取消原有计划。1976年5月16日,考古队挖掘到五米多深的距离时仍毫无收获,不少人开始泄气,但郑振香鼓励大家坚持下去。终于,随着一枚玉坠的“出炉”,沉睡三千年的妇好墓重现人间。

在郑振香看来,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比文物本身更加重要。早在1962年主持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发掘后,她便利用殷商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和墓葬遗存的地层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差异,逐步确定殷墟文化分期框架。妇好墓的出土文物隶属殷墟四期中的第二期,妇好是武丁王后,又先于武丁离世,所以郑振香推测:这些文物的绝对年代在商王朝武丁前期。借助这些考古资料和科学推断,她主持或参与编写了《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青铜器》等著作,并在殷墟布局的记录里加入时间参数,为殷商研究搭建了清晰的时空轴。

郑振香扎根安阳近半个世纪,几乎跑遍殷墟的每寸土地。直到2002年,因爱人患病需要照顾,她才回到北京。离开考古一线,郑振香依然心系殷墟。当每年安阳工作站的学者到北京述职时,她总是关切地询问殷墟的挖掘进展,同时积极研究自己过去挖掘出来的资料并出版重要论著。在考古界,发掘出来的东西未及时整理发布叫作“欠债”,郑振香则持有别样的使命感,“不把它们整理出来,我老是觉得心里不安似的”。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为她颁发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在北京方庄住所,郑振香几十年来从未换过家具,商朝人物关系谱系图贴在卧室的柜子上,各种书籍和考古资料堆得满满当当。一身衣服洗到泛白,即使接受采访,郑振香也用最普通的黑发卡把白发整理好就出镜。2024年3月14日,这个九十五岁的考古学家离开人世,按照她的嘱托,其身后事一切从简。

简而有致,丰盈自持,正是一个女考古学家留存于世的风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