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藻:可以吃的“史莱姆”

作者: 瑶华

你知道“史莱姆”吗?“史莱姆”是英文“slime”(黏液)的音译,常见于科幻冒险题材作品里,是一种能够随时变换形状,自如分裂、融合的果冻状物体。在欧美国家流行着关于“史莱姆”的传说,不少人声称在自家花园发现过形如凝胶的深色“史莱姆”。难道现实生活中真有“史莱姆”?

其实,自然界中的“史莱姆”并不神秘,它是念珠藻属生物,外表有黏液,有的呈凝胶状。念珠藻是一类丝状蓝藻,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它通常与多种苔藓植物、被子植物共生,但自身不属于植物的范畴。虽然念珠藻没有叶绿体,但也能通过自身含有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外形看似一片或是一团,实际上是许多被胶鞘包裹的弯曲藻丝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念珠藻的胶鞘吸水后会明显膨胀,被太阳晒干后又会缩小,所以就会给人凭空出现又莫名消失的感觉。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后潮湿的草地上会发现一种贴着地面生长的黑绿色生物,有点像缩小的木耳,它就是一种念珠藻,俗名地软、地木耳、地皮菜。将地皮菜轻轻揭下来,清洗干净杂质,用来炒鸡蛋、煮汤、做包子馅都好吃。

念珠藻家族里还有一种拟球状念珠藻,通常生长在水里。在我国湖北省恩施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等地,可以从山间溪流中、水稻田里发现拟球状念珠藻的踪迹,它的直径一般在2厘米左右,看上去是一团团墨绿色的小球,也有点像放大的米粒。相传在东晋时期,医学家葛洪曾经采摘这种念珠藻做成佳肴,因此人们叫它“葛仙米”。因为数量稀少,它通常被进贡给皇帝。现在,葛仙米已经成了人人都可以品尝的美味。

念珠藻虽然外形不起眼,但生命力特别强,藻丝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在火山灰、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中存活,还可以在缺水时保持较长时间的休眠状态,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距今已经超过了100年。不过,念珠藻对环境污染很敏感,如果所处地方的空气、水、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就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