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脸上的虫语

作者: 张月悦

一提起虫子,人们总会联想到它们可怕的外形,以及被它们蜇刺后的痛痒,便“敬而远之”起来。不过,在先秦时期,人们与昆虫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说《诗经》就是一部昆虫史,里面出现的昆虫有26种。有趣的是,这些昆虫还常常出现在美人的脸上。

《诗经·卫风·硕人》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首诗描写的是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出嫁时的美貌,精心刻画了庄姜高贵的、美丽的形象。诗中出现了三个小昆虫:蝤蛴、螓、蛾。

蝤蛴,是天牛的幼虫,它们喜欢居住在桑树以及果树的树木枝干中,以此为食。现在很多人认为,蝤蛴是害虫。不过,古人认为,蝤蛴是黄白色的,颜色贴近美人白皙的皮肤,它的身体呈长圆筒形,非常丰润光滑,用蝤蛴来形容美人脖颈的修长与洁白再合适不过了。徐鼎在《毛诗名物图解》中对《诗经》注释:“蝤蛴,桑虫也,桑质柔、腴白,蝤蛴食桑之腴,故色白而体柔。” 自《诗经》开始,蝤蛴颈的说法广为流传,直到清朝,孙枝蔚作《贞女诗》:“芙蓉为女颜,蝤蛴为女领。不如古松栢,为女性所秉。”

螓是蝉的一种,它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额头非常宽广,甚至与身体同宽,《诗经》中正是用它这个特点来比喻美人的额头。在我国古人的审美中,一向讲究宽额广颐。什么是宽额广颐呢?就是额头方正,脸颊宽大,也就是现代网络所说的“国泰民安”的面相,象征雍容的、大气的美。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的武则天、太平公主等都是宽额广颐的美人。

蛾指的是蚕蛾,它又是怎么跟美人的眉毛联系起来的呢?蚕蛾的触须不但细长而弯曲,而且具有对称美,似触须这样的眉毛放在美人脸上,更增添了许多风姿。后来,文中常用来形容漂亮女子的词语“娥眉”也与 “蛾眉”通用。当然,蚕蛾之美不仅仅在触须,在盛唐时期,女子的妆容中出现了蛾翅眉。这种眉形短阔,末端上扬,仿佛蚕蛾展翅欲飞,有一种浓艳和张扬之美,让盛唐时期的女子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耀眼与自信。唐朝诗人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也云“新桂如蛾眉”。

虫虫于飞,从古到今,人们对昆虫都抱有特别的情感,一直到现代,昆虫都没有完全告别美人的脸庞,卧蚕眼这个响亮的名字登场了。这里所说的卧蚕眼是现代人们对漂亮眼睛的称呼,有些人的下眼睑眼轮匝肌肥厚,在睫毛下边缘有条四到七毫米的隆起,在微笑时它会收缩,笑起来特别明显,就连眼神也变得更可爱,而它的形状正如一条蚕宝睡卧在睫毛下。这条“蚕”受到很多爱美人士的青睐,就算没有先天生成的,很多人也会通过妆造的方式在眼睑下方画一条“蚕”。

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小昆虫塑造出美人生动的形象,仿佛在倾听昆虫讲述着的一个个独特故事。一直以来,昆虫都是我们亲密无间的伙伴,曾几何时,蜜蜂在花园里嗡嗡采蜜,知了在枝头鸣叫,蟋蟀在秋夜里歌唱……只是,如今随着高楼林立,我们与昆虫的“友谊”也渐行渐远,只有在古人的诗歌和遥远的记忆里才能找到一些线索。

上一篇: 飞向太空的斑马鱼
下一篇: 识友之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