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商不相见

作者: 桂花童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借天象喻人事的传统。从象征异族入侵的天狼星到寓意长命百岁的老人星,绝大多数在古人眼中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星星,在古诗歌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诗人杜甫在谪迁华州后偶遇少年知交,久别重逢之际感慨万千,就借着“天各一方”的参星、商星写下了后世广为传颂的《赠卫八处士》。三国时期的曹植也曾在《与吴季重书》中表达过类似的情谊,“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美好共处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与朋友的阔别就像参星、商星一样有着重重隔阂。

其实,“参商不相见”的意象在日常用语中留下了不少痕迹,无论是表示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参商之虞”,还是形容亲友隔绝的“参商之阔”,参、商两兄弟互不对付的“光辉形象”早已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这样的冲突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和解的方法呢?

要想解开参、商轨迹之谜,首先要了解这两颗星星。《豳风·七月》中的名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描写的正是商星在农历七月的活动。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大火星。那时生产力落后,没有精准的计时工具,智慧的先人就想到通过观星来计算农时的好方法。天文学研究表明,除太阳以外的恒星,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早升起四分钟,所以在不同季节,大火星的位置变化是比较明显的,而这正是古人的天然时钟和日历。

“参”在古汉语中可以充当数词,和“三”同义,“参星”和“参宿”的命名也与之有关。在北半球晴朗的冬季夜晚,天空中会出现一条明亮的“三星腰带”,周围还规律地分布着四颗亮星,这七颗星星共同构成了大名鼎鼎的猎户座主体。由于猎户座形状独特(宛如站立的猎人)且十分耀眼,所以向来担任着冬季夜空的主角。但“人红是非多”,这些星星中有关“参”字的指代一直有所争议,不过人们一般认为指的是“参三星”,即那条醒目的“猎户腰带”。

接下来要研究“参”和“商”的相对位置关系了。我们知道,地球无时无刻不在做自转运动,同时绕着太阳公转。除太阳以外的恒星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在太阳系视角下基本可以看作是静止不动的。但地球上的人类是很难感知到自身运动的,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我们反而会认为所有的恒星都在天空中自东向西旋转,旋转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这里要除去受到公转相对性影响的太阳)。知名度超高的北极星恰好处在这条旋转轴上,因此成为整片星空的“王者”——在地球人眼中,每天晚上所有的星星都会绕着北极星旋转,形成“众星拱北辰”的盛大场面。

依据北极星的稳定性,古人将整个星空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其中的“四象”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大家不妨想象小时候玩过的折纸游戏“东南西北”,把四个纸片尖角交会的中心看作北极星,青龙在东,白虎在西,朱雀、玄武分列南北。因为商星位于心宿,属于东方苍龙七宿之一,而参宿三星所在的参宿正好包含在西方白虎七宿之中,所以它们只能遥遥相望了。你东升我西落,明日复明日,永远不相聚。

不过任何事都有特殊情况,“参商永离”也不例外。天文学家指出,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会随着观星地纬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参、商与地平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同时改变。在一些低纬度地区,比如我国的海南省,在冬季拂晓时分,人们就有机会在地平线上的东西两侧同时看见参、商的身影。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浩瀚的星空寄托着无数来自人世间的期盼与忧愁,如果向来擦肩的参与商都有久别重逢的可能,希望你我那些征途漫长的梦想也能终得圆满。

上一篇: 识友之道
下一篇: 说"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