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怀总是诗
作者: 噤声前几天,我整理高中的语文书。刚翻开封皮,看到自己曾写下的“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摘自吴庆坻的《题三十小像》。我不禁笑出声,开始“鞭挞”起几年前心比天高的自己。
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读了些书,听闻一些普通人成功的案例,心便开始躁动,总是自命不凡,听到他人的夸赞便沾沾自喜,表面充盈,实则内心空虚。我每日精心打理“羽毛”,时常抬头仰望云梯,想要扶摇直上。
还记得那时,每次语文考试,我的心中就莫名有股胜负欲,撸起袖子,想要在试卷上大干一场。当写到作文题时,我便瞪大眼睛来回看几遍题干,迅速在脑中构思,随即长舒一口气,信心百倍,开始奋笔疾书。
我将作文题当作闯关游戏,不同的主题是不同的挑战,写下的文章便是通关的钥匙,脑中的构思便是钥匙的图纸。虽说是“游戏”,我对它的态度却不随便,全然没有玩耍时的放松,有的只是势在必得的决心。那时,我的心蒙上了层“虚荣”,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追求辞藻华丽,还时常捏造词语,将词语胡乱堆叠在一起组句,到最后不知所云。洋洋洒洒一大篇,徒有其表,言之无物。自命不凡的我将做人最基本的谦卑、踏实全忘了,一上来便想要打造出世间最精美的钥匙,最后将重心放在外观,却忽略了实用性。正如锻剑的功能首要是使用,重在取材,一把剑做出来是要给人用的,其次才是外观。在古战场上,两军阵前,尽管剑身样式再精美,中看不中用,也敌不过一把匕首。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为《第一等人》的书,看名字,就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朋友看到封面,打趣道:“苟富贵,勿相忘呀!”我只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讲述明末清初江南侯氏家族的兴衰沉浮。侯家的第一个进士侯尧封常教导子孙:“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但愿为第一等人。”这句话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我总是被古文中“第一”这个词吸引,不是我对“第一”有多痴迷与狂热,只是这个词语背后的深意隽永。“第一”是古人衷心的祝愿与目标,读书人谁不想金榜题名,打马御街前。“第一”若是放在为人处世上,则是“行得正,坐得直”,为官一任,不惧权贵,两袖清风,造福一方。所以,“第一等人”可以官场失意,可以不入仕途,可以没有大的作为,但一定要有风骨。“第一等人”岂独官僚权贵乎?平民百姓也是。
情随事迁,自命不凡成为泡影,我摒弃从前的天真幻想,渐渐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我静下心想,其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是普通的,大家都在努力生活着。有人追求安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有人不甘平庸,努力往上爬,终被挂上“第一”的奖牌。可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题三十小像》是吴庆坻三十岁为自画像作的诗,那时的他进士不中,仕途不顺。在悲愤交加下,他发了些牢骚。那时,他三十岁,自觉一事无成,故回忆起少时的书生意气。而我将二十岁,还大有可为,即使平凡,也要奋斗。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那些虚妄翻了页,从此开启新的篇章。前进的脚步不要停,跨越山海,我们共同奔赴下一个远方。
(作者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