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郭曼曼【摘 要】为改变当前评价滞后于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局限和反馈模糊的现状,要构建起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并进行多元评价、可见评价,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这些举措可以让过程性评价从落地到成长,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被看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关键词】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 学习合约
时代不断地进步,教学评价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但是现状是评价滞后于教学,评价只能反映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无法及时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单一,多以纸笔测试为主;评价内容局限,强调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评价反馈模糊,给学生打分或评级,这只能表示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不代表学生的整体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这样重知识轻实践的评价模式,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各种文献资料中关于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的资源少,关于过程性评价量表的资源就更少。为了补充这一块的缺失,从而构建起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为样本,阐述如何设计并实施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
一、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设计
学习合约一共由四个模块组成,一是课堂学习评价,二是作业评价,三是项目评价,四是期末课堂评价。
课堂学习评价从课前准备、上课习惯、合作探究和实验记录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分为他律水平、发展水平、自律水平三个层级,层次越高得分越高。比如“课前准备”这一方面,他律水平是指铃声结束前,没有准备好学习用品,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发展水平是指铃声结束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或者进入学习状态;自律水平是指铃声结束前,准备好了学习用品并进入学习状态。再如“实验记录”这一方面,从他律水平到自律水平的变化是从“没有做实验记录”到“边实验边记录,记录完整”。从这些评价指标中可以看到评价的目标是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变他律为自律,促进其在课堂中主动学习。
作业评价的项目有作业完成、作业订正这两大块。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并提交作业以及订正作业,而教师对于作业的正确率并不做要求。所以评价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习惯,而非学生的学习能力。
项目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水平、发展水平和高级水平。以“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这个项目为例,初级水平是指学生收集了岩石和矿物但没有制作说明卡,或者自己没有收集但用别人的标本制作了说明卡;发展水平是指既收集了岩石和矿物也填写了说明卡,但是岩石和矿物的数量低于6个,或者说明卡的记录不够认真;高级水平是指岩石和矿物的数量达到了6个以上,说明卡的填写也很认真。
期末课堂评价是根据期末的复习计划设定的,增加了读知识点、观摩单元复习视频这两项,删减了合作探究和实验记录这两项。并且对每个评价标准都做了细致的规划。
这四份评价量表,评价的内容不局限于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重视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这样把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行为都纳入评价,构建起的评价体系,我们将其称之为学习合约。
二、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学生全程参与,促学习合约落地
评价量表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在师生沟通之后,师生之间要签订学习合约。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合约的各种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在了解了各项细则之后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签约仪式只是学生参与的开始,学生还会参与到每一期的预自我评价中。以单元为周期,教师会给学生发放一份图文并茂的反馈表,反馈表中把他们在这一期的课堂学习评价和作业评价等各个维度的得分用饼图罗列出来。学生根据图表梳理出自己在这一期的预期目标分、实际分,接着对自己进行下一期预评估,这是学生预自我评价的过程,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就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
学生全程参与,从被评价、被诊断变成与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判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变被动为主动,对过程性评价有了控制感,促进了合约的落地。
(二)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学习合约扎根
基于学习合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不仅有来自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互评还有家长的描述性的评价。这种“四位一体”的评价,实现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评价学生。
师评的内容有课堂评价中的上课习惯和合作探究、作业评价、项目评价这几个方面。师评是自上而下的评价,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
预自我评价贯穿了每个评价项目,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并为自己定好小目标。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激励性在发挥作用。
学生互评的内容有项目评价、课堂评价的合作探究和实验记录。互评是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观察其他人在实验中是如何合作,怎样填写实验记录,项目作品又是怎样的,他人的学习态度是否更合理有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借鉴学习,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教育作用。
家长的评价是在家长会上收集到的描述性评价,家长读了学习合约的反馈表之后,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的认识写下评价,肯定孩子的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份期盼。
“四位一体”的评价,首先从多个视角出发让评价变得更客观合理,其次多角度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这样的评价是与教学并驾齐驱的,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从而自查并纠正自己的行为。
(三)提高评价的可见性,促学习合约向上攀登
人是不会对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有反应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让过程性评价变得可查、可追踪、可比较,学生才能够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学生端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给予学生反馈,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本节课、本周、本月、本学期各个维度的数据,还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数据,从而进行横向比较,让沉默的数据,变成与自己互动的能量。这样,他们会想办法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数据变得更好。再者,一个学期的若干次反馈可用“可视化”的饼图,这种纵向评价让学生能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既看见生长过程,又看到自己的生长结果,这就驱动了学生自我成长,让评价成为他们自己需要的事情。
可见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清晰的反馈。过程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也正是这样的可见的评价,给予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促进学生调整自己、向前追赶,促进评价向上攀登。
(四)发挥学习支架作用,促进学习合约的发展
学习合约给师生提供了评价型支架,学生通过量表可以诊断自身的学习现状,明确改进的方向;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量表上哪一个项目整体上分值过低,这就说明这一块需要教师追溯原因去改进。
学习合约也可以起到资源型支架的作用。学习合约是一式两份,一份教师保留,是教师做研究用的,另一份是放在学生的学习资料袋里,学生自己保管的。学生手里持有合约,一方面是用于提醒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后作业的要求,一方面为其搭建了一个资源型支架。每一个项目教师都精心准备了视频,给学生的项目提供一个范本。学生的创造可以从模仿开始,比如从视频中学习如何种植凤仙花。教师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设计家庭电路上,教师鼓励学生有多样化的设计;教师还鼓励学生有所拓展,在收集岩石标本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岩石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标本的记录。在期末复习评价量表中,教师同样会准备单元知识点和单元复习视频资料,学生在相应的地方扫一扫就可以找到资料。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遇到的大部分的难题。
不管是评价型支架还是资源型支架,这些都属于学习支架,有了学习支架的加持,学习合约对于学生而言效用就更多了,促进了学习合约的发展。
三、结语
过程性评价实现了评价与教学同步,通过动态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解决了评价滞后于教学的问题。过程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弥补了纸笔测试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不足。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的评价,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性评价给学生的反馈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和等级,而是一份能反馈学生学习状态的合约书,反馈清晰可见。过程性评价通过反馈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反思情况,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反思习惯,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真正实现了用评价这个指挥棒推进学生在行为规范上由他律到自律的变化,让教育往良好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恬.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2(18).
[2]韩迎春. 细化课堂过程性评价[J].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