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思政大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姚永高【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与价值也得以体现,成为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创建体育思政大课堂,不断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人。“境·趣·人”小学体育思政大课堂倡导教师聚焦课堂的情境建设,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增添课堂趣味,打造精彩课堂,全面释放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境·趣·人”意识 小学体育 思政大课堂
如何充分展现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成为近年来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境·趣·人”教学意识中倡导教师聚焦课堂的情境建设,增添课堂的趣味,并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教学意识不仅为教师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打造体育思政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时,教师立足“境·趣·人”意识,积极地优化、升级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策略,以便将德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体育教学更加精彩。
一、聚焦情境,埋下德育种子
(一)创建真实情境
德育具有鲜明的抽象色彩,当教师单纯地采取口述、说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难以将德育的种子深埋学生的心底。现代教育资源的飞速发展,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获取与使用都变得更加便捷,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他们也能够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源,打造真实情境。因此,体育教师不妨围绕体育训练项目,为学生引入相应的视频、图片等,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让学生将美好、高尚的品格牢牢印刻在心底。
比如,在乒乓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我国运动员参与国际乒乓球竞赛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在学生浏览视频时,教师提出“透过我国运动员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呢?”的问题,请学生透过运动员的表现展开积极思考。有些学生指出:“这些运动员能够在国际竞赛上取得胜利,离不开他们艰苦的奋斗。”有些学生指出:“在面对输赢时不骄不躁,让他们能更加坦然、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而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后,教师为学生创建小组合作的平台,请学生在组内探讨,进一步交换彼此的想法。紧接着,教师总结,深化学生对我国乒乓球精神的理解,即“正是因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让他们坚持训练,不断提升运动能力,正是因为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精神,让他们更好地合作……我们也要积极地向乒乓球运动员学习,努力练习乒乓球运动技巧……”引导学生延续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精神。
(二)创建虚拟情境
教师简单的强调,很难让学生体会德育的内涵,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地践行高尚情操。角色扮演的虚拟情境,能够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立足角色的视角,全面感知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推动思政课堂的生成时,教师不妨围绕训练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应的虚拟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美好品格在无形之中浸入学生的心底。
例如,在组织学生练习短跑运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短跑的技巧,并为学生设计自主练习的板块,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短跑能力。随后,教师为学生拟定如下情境:“当下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美好、和平的生活与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经历密切相关。今天,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他们艰苦奋斗的过程吧。”使学生基于教师的话语主动地步入虚拟情境。之后,教师结合过雪山、打碉堡等过程,设定相应的障碍,进一步强化情境的真实性。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依靠自身的短跑能力逐步跨越障碍,并躲避敌人的追击,更加珍惜当前幸福的生活。在完成角色模拟的活动后,教师再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想,使学生主动地赓续红色基因,更加珍惜美好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角色扮演的虚拟情境,既能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也能活化德育的过程,让学生化身相应的角色,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从而自主揭开德育的面纱,将爱国、艰苦奋斗等美好的种子埋入心底。
二、增添趣味,静待生根发芽
(一)角色创新,突破传统模式
学生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他们不希望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导,而是希望自主解锁知识。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期望学生基于教师的强调,能够自觉约束行为,认真地参与训练,发展坚持不懈等精神。显然,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趣味视角下创建体育思政课堂时,教师不妨主动地从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请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扮演“小老师”,这样,学生也能透过对资料的分享与解读,发掘其中隐含的德育元素,不断强化自身的品格素养。
例如,在排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收集与中国女排精神相关的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浏览网页上的信息。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页上的内容进行梳理、下载,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在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在世界排球竞赛中,中国女排有着不俗的表现,她们也有着鲜明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给予了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并请学生基于自身积累的知识,尽情地描述。学生纷纷化身“小老师”,积极地在课堂上为他人分享自己收集的内容。当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也要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赞赏:“你们的表现都很优秀,没错,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使学生在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自觉汲取中国女排身上的精神,变得更加勇敢,勇于拼搏。
(二)游戏进阶,不断磨炼意志
许多教师对游戏活动存在误解,认为游戏是学生课下的“玩伴”,因此在课堂上很少能捕捉到游戏的身影。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打造趣味课堂,帮助学生摆脱学习负担,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对此体育教师也要重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创建思政课堂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难度不断升级的游戏活动,并在学生玩游戏时对他们进行鼓励,以便学生能够自觉磨炼自身的意志,不轻言放弃。但是,在安排游戏时,教师也要兼顾游戏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
例如,在羽毛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球性,再组织学生学习羽毛球的握拍方法、反手击高远球的技术要领等,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随后,教师为学生引入难度不断升级的羽毛球游戏活动,如“有的放矢”“隔河传物”等,并依次向学生介绍这些游戏活动的玩法,如“有的放矢”的游戏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派四名学生参与比赛,其中每名学生用羽毛球拍将十个羽毛球尽可能多地打入放置于五米之外的塑料桶内,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进球次数最多的一队获得胜利。当清楚了游戏的规则后,学生纷纷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面对难度不断升级的玩法,有些学生也开始出现畏难情绪,基于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难度不断升级的游戏活动,有效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突破难关,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学生在完成游戏中变得更加自信、果敢,从而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也能勇于战胜困难,拥抱精彩人生。
三、以人为本,迎接“花朵”盛放
(一)密切关注学生,及时鼓励
许多教师为了树立威严的形象,常常采取较为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至于与学生处于对立面,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学生也会自然地形成抵触、排斥等心理,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而教师的关心与爱护,能够迅速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倾听教师的教诲,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对此,在实际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教师也要密切地关注学生的练习实况,当部分学生出现想要放弃的行为时,教师可以主动地上前与学生进行对话,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坚持不懈地完成练习。
例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三步上篮这一动作技巧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进行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当学生练习时,教师发现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其中的要点,并独自完成上篮、投篮等动作,而有些学生则迟迟不得要领,甚至会出现放弃等现象,基于此,教师主动地走上前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再好好试一试。”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话语积聚力量,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也要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技巧。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三步上篮的动作后,教师也要请学生分享本次练习活动的感悟。有的学生说:“在本次练习中,我本来想要放弃,但是老师给了我鼓励和勇气,让我坚持训练,没想到最后我真的成功了。”结合学生的感悟,教师再顺势总结:“不单单是体育训练,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也会错失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风景。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坚定地向前走,只有这样,才能拥抱更加绚丽的明天。”
(二)注重以身作则,促进模仿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便成了学生学习的范本,倘若教师自身言行有亏,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阻碍思政课堂的落地。对此,体育教师有必要从自身出发,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谈吐文明、言行高尚等,为学生树立良好典范。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而为了有效督促学生,在开始上课前,教师也要提前两三分钟到达操场指定位置等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让学生心服口服。在上课时,教师也要着装得体,尽量穿着运动服,避免学生着奇装异服。在与学生互动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话语做出回应,避免随意出言打断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在与其他同伴互动时,学生也能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更加尊重同伴。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从而获得全面成长。但是,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让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十分缓慢,许多教师依旧将体育运动技巧的渗透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无意识地阻碍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对此,要想真正地释放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教师要积极树立“境·趣·人”意识,深刻认识到:“趣”是趋势,“境”是氛围,“人”能生“趣”,“趣”能化“境”,推动“境、趣、人”的相互融合,从而科学搭建体育教学的支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也能成长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精彩体育思政课堂的落地。
【参考文献】
[1]姜永尧.“体育思政”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田径,2023(5).
[2]占小芳.浅析新课标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措施及效果评价[J].考试周刊,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