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课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作者: 伍磊 徐国辉
【摘 要】学习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学习支架作用。文章依托案例并结合运用课前调查单明确学习目标、运用阅读支架学习单促进深度阅读及运用读后写作单实现读写转化三大教学策略,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读写课各教学阶段有效设计并运用学习单,最终达成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单 读写教学 学习支架 学情调查
一、引言
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因为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读写结合模式能同时满足输入输出要求并具备可行性、现实性。读写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高年级读写教学中却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例如学情分析不充分,读写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等。这些问题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读写兴趣的培养与读写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读前、读中和读后写作等阶段未能很好设计并实施面向全体学生,且嵌入学习全过程的学习单等促学工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小学英语高年级读写教学的合理设计及如何运用学习单提升读写教学质量。
二、小学英语读写课中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本文案例选自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一年级起始)五年级上册Unit 6 Chores。该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涉及“家庭与家庭生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等子主题。本文涉及语篇为第四课时。该语篇由两个配图的文章组成。标题为“一天的家务劳动”,主要介绍了Susan 和Nancy周末做家务的安排及感受。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清晰呈现了2个学生的周日家务劳动安排,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家务劳动时使用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时间的核心语言,如On Sunday、In the morning等。文章承载的主题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从事家务劳动的意识,认识家务劳动的真正意义。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结合课中,为了准确定位读写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深度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及学习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所教阅读语篇特点引导学生识别并提取写作中可迁移的结构化知识;最后,阅读教学之后,教师还需为学生将所读内容迁移到写作中提供对应的写作支架。为实现以上目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不同读写学习阶段的三类学习单。
(一)设计课前调查单,明确读写学习目标
课前调查单具有如下三个功能:第一,能够精准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本主题语境下的生活经验,兴趣需求,提升本课中学习理解层面目标的准确性。第二,为制订更加科学、层次性、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提供有效信息,助力教师准确定位教学育人目标。第三,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调研同时也是学生预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4~5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调查学习单的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力和课堂学习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Do you do chores at home?”“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When do you usually do chores at home?”了解学生日常家务劳动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课前调查单(图略)。家务劳动情况分别调查了学生的学习背景,主题理解情况,以及学习偏好。
调查结果显示:(1)本班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在家几乎不参与家务劳动;(2)学生参加的家务劳动主要集中在整理书桌 、洗衣服、整理床铺、喂宠物、给植物浇水、打扫房间 、扔垃圾等活动;(3)35%的学生在周末做一些家务,虽然没有明确的家务劳动计划,但有较为固定的家务劳动项目。在做家务的形式方面,有的学生会自己做,还有的学生会和家里的弟弟、妹妹一起做;(4)55%的学生做家务也有一定的频次,但对待不同的家务内容频次不同,特别是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则不愿意做。有学生表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家务去做,还有的学生表示有奖励才会去做家务;(5)80%的学生关注家里做家务的人是谁。
由以上调查可见学生在对待做家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程度的不足与偏差,同时在用英语表达做家务上有一定的读写困难。因此,教师在阅读语篇教学中利用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做家务的时间规划和不同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关于家务劳动意义的理解。同时在读后写作中增加对应的语言表达词库,以及对待家务情感态度的句式,如“I enjoy...”。
基于课前学习单的调查与分析准确判断学情,教师可以制订读写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1)借助时间轴梳理Susan、Nancy做家务的规划及行为表现,思考她们做家务的原因,并初步理解做家务背后的意义。(2)借助读后写作单及对应语言支架,围绕自己一日劳动情况,以及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进行书面写作。(3)明确家庭干净整洁氛围的重要性,形成对家务劳动的正确态度,做家务不挑剔,能体会家人辛苦付出,形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
(二)运用阅读支架学习单,提取结构化知识,为读写迁移做铺垫
阅读与写作在内容话题、逻辑结构和主题语言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关联关系。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话题、逻辑及语言等维度的支持。而体现语篇宏观及微观结构的阅读支架学习单则能有机融合以上几个维度,为读后写作提供强有力的铺垫。
在本节课的读中环节,教师提出“What chores does Susan do on Sunday?”“When does Susan make the bed?”“When does she wash clothes?”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出Susan在周日一天所做的家务劳动。教师通过对话式互动模式,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搭建支架,实现语言的意义建构,完成黑板上时间轴的填写,见图1。并组织学生,按照时间轴的顺序,进行复述练习。
鉴于两个语篇呈现出类似的语篇结构,针对第二个语篇,教师逐步放手,给学生提供阅读支架学习单,见图2,引导学生借助该支架进行自主阅读,提取并填写对应信息。所提供的阅读单具有知识结构清晰、互动性强、学习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首先,阅读支架学习单的设计能够通过清晰的结构,提供学生关于Nancy一天家务劳动的时间线及事件线,并提供了部分关键信息的线索,减轻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负担,有利于学生系统处理阅读中的信息。其次,阅读支架学习单鼓励学生与文本互动,在读写学习中加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学习形式多样化。阅读支架学习单提供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完成阅读学习单的过程,也是语篇知识内化的过程。两个语篇从Susan自己计划并完成周日的家务劳动与Nancy 帮助家人完成一天的家务两个角度介绍了做家务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巡视,可以有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对无法提取关键信息并完成学习单的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以评促学”,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真实学习。
(三)设计并运用读后写作单,实现读写转化
学生读后完成写作任务,能够保留住阅读中获得的70%的信息。读后写作学习单的运用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语言模仿与语言创造紧密结合,是语言综合能力提升的好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设计读后写作单需要考虑写作的主题意义、学生生活经验、核心语言点等要素。同时还需要考虑课标对应学业质量的要求。
就本课而言,在完成对语篇的深入理解后,本着联系并迁移至学生现实生活的原则,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本课“My day for chores on the weekend”为题的写作任务。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写作学习的初步阶段,结构化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组织思路,使写作过程更加有序。读后写作单通过提供提示和指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整合起来,并逐步提升写作技能。为了实现读后写作目标,教师设计了差异化的读后写作单,见图3、图4,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的读后写作单均包含三个要素:写作主题、写作词句语言支架以及写作评价标准。写作内容包含自我介绍,描写周末家务劳动的基本情况及对待做家务劳动的看法等几个维度。写作内容紧密联系教材语篇,体现了对课本原文结构的知识迁移。读后写作单2,见图4,在介绍自己姓名及完成家务的时间方面减少了提示词,目的是给学生发挥自己表达时间的自由,同时对学生单词拼写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该写作单中word box 内容更加丰富,利于促进学生表达的丰富性,也满足了不同语言基础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三、结语
在读写教学中,教师在读写的各个阶段所设计的读前调查单、读中结构化阅读单,以及读后写作单,利于层层推进读写教学,实现 “小步子式”滚动,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从读过渡到写,促进读写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雅静.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单的编拟技巧[J].小学教学设计,2023(15).
[2]孙晓慧.支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3]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英语学习,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