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有“兼攻”

作者: 胡红

【摘 要】新建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项事务纷繁复杂,常常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如何形成合力,高效完成任务?从校长到教师,都需要成为“多面手”才行。校长以身作则,多面全能,方可引领全校立足当下,走向明天。教师要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离不开校长的智慧用人、巧妙点拨、适时帮助。“多面手”的练就,是新校建设顺利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新建校 多面手 校长 老师

“接到活动邀请,心情复杂而纠结,我们担心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然而,学生们的表现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甚至用‘震撼’来形容都不为过。进入小学不过短短一个月,所有学生与幼儿园都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学校弥月汇报活动后的家长留言。那时,学校开办一个月。

“活动很出彩!内容、形式与组织,都又上一个台阶,可见教师们的智慧和付出。这是一次家的盛宴,震撼!学校让我们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所学校的能量是无穷的!”这是学校“不忘初心·腊八有礼”百日庆典后的家长留言。那时,学校才开办四个月。

“教师们殚精竭虑,为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爱,在关爱中成长。学生异常欣喜,笔者也很受感染。虽然没有鲜花和蛋糕,但是这场云平台集体生日会,这辈子应该不会有第二次了,独一无二!难忘!” 这是学校“感恩生命·童创生日会”线上活动后的家长留言。那时,学校开办六个月。

“成为童创谷首届的一员,我们的学生何其有幸!我们相信,在‘超人’教师们的爱心带领下,小谷粒一定会茁壮成长,个个饱满可爱。”这是学校家长开放日之后的留言。那时,学校建校一周年。

……

之所以不惜笔墨来出示家长留言,因为这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对学校而言,金杯银杯不如家长口碑。一所开办仅半年的新校,为何能获此口碑?也常有同行来问:你们教师这么少,高质量完成那么多事情的秘诀何在?其实,我一个新手领队,哪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我把每一位教师都练成了“多面手”。

一、逼人先“逼己”——校长先把自己逼成“多面手”

(一)逼自己转型,从业务走向行政

从教二十多年,如果说有过什么“人生梦想”的话,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一辈子小学语文教师,“校长”真不在我的梦想词典里。然而,因为新区需要,服从组织安排,笔者于2019年秋学期成为一名校长。可是,笔者能做好校长吗?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讲台上我可以不慌不忙,这是对业务的自信。但校长要应对的更多是行政上的管理。

“我,可以吗?”对校长职务本不感兴趣的笔者不得不一次次说服自己:既然服从了组织任命,就不能完全为了兴趣工作,而要把工作做成自己新的兴趣,你必须对手中的那枚法人印章负责!从此,你要认认真真学习做校长,用业务专长为优化行政管理服务。学校不是试验品,你必须从业务为主走向行政管理为主……

不会做校长,怎么办?学!笔者常常回顾并学习自己曾经受益的几届校长管理方略。庆幸的是,他们都有值得学习并传承的地方。

笔者的第一任校长,他对青年教师的大度和包容让笔者终身难忘。记得笔者第一次带班时手忙脚乱,可校长每次路过笔者的班级总是面带微笑,有时还会停下对我说几句鼓励的话,其实笔者的班级比隔壁不知乱上多少,校长不可能没看见,他只是在等待着我慢慢学会。校长高瞻远瞩,很早就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年轻的笔者参与过苏教版教材实验、“马蹄形”教学、“和谐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实验研究,这些奠定了笔者后期教科研成长的坚实基础。笔者从校长身上学到了对青年教师该有的信任与适时加压。

笔者的第二任校长,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业务型校长。他常常告诫领导班子和行政人员: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线,如果自己带班很失败,无论你做多少行政工作都不能服众。作为助手,我亲眼见证了校长一边做好学校管理,一边做好个人发展,以及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兼顾之路。这让同样业务出身的笔者对学校管理少了一些惶恐,多了一些自信。

笔者的第三任校长,他像一位谦和的邻家大哥。一百多号的教职员工,他对不同层面细腻的人文关怀常让我感动。新教师入职,他送上带有学校文化的笔记本;老教师退休,他组织让人难忘的欢送会;遇到教职员工特殊的家庭变故、调动交流、婚丧嫁娶,他总会送上暖心的关爱。学校扩建,校长一边忙于学校治理,一边忙于浩大的建设工程,两件事情都进展有序,成绩斐然。校长温和的待人之道和在校园建设上的举重若轻都给了笔者很多启发。

感谢前三任领导,他们各有千秋的管理风格都给予笔者优秀的垂范。除了他们,笔者还不断向区内其他的优秀校长取经,感谢每一位校长都能慷慨相助。

转型,首先是思想上的认同。我,在努力!

(二)逼自己学习,从单一走向多元

说实话,如果问笔者转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笔者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基建!接手这所学校之前,笔者从未接触过基建相关的任何事务,甚至连自己的小家庭装修都没有碰过一块地板或瓷砖。接到任务时,眼前是陌生的工地,荒芜的四周,横七竖八的建材,高高低低的脚手架,此外,就是一本厚厚的图纸。

对图形和数字都不敏感的笔者,面对这一切,连未来学校的轮廓都无法想象。怎么办?先从学习看图纸开始!转换格式、放大、缩小、整体、局部、电脑、手绘、比划、想象……终于,在无数个白天黑夜的揣摩研究后,曾经对建筑图纸一窍不通的笔者,看到图纸的某一点就能想到某间教室的某个方位……

随着工程的推进,笔者也一趟趟在工地里奔波。酷爱高跟鞋的笔者逼自己换上了平底运动鞋,为的是在坑洼不平的工地上健步如飞;惜时如金的笔者把大量的时间耗在工地上与建筑队攀谈,为的是获取学校工程的相关进展……

五月招生,工程尚在建设;七月暑假,学校尚未竣工;八月临近开学,建设仍未完工……首届报名的学生家长开始怀疑这所学校能否如期开办,有人电话不断质疑,有人直接选择放弃。那时那景,焦灼之心非亲历者不可知。基建,对于笔者来说真的太难了!只记得那时一边忙于开学前准备,一边忙于和工程部交涉。感谢上级领导的关怀,学校总算在八月底满足了家校见面会的需求,首届办学如期开展。

原以为开学后就可以安心考虑教育教学的管理,然而,基建工程尚未结束,一边是教育教学,一边是工程扫尾,两者都不能耽误。部分功能室从毛坯开始,设计、施工、技装、美化,每一件事情都要花费大量心力。此外,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来,地面裂缝、扶手毛糙、墙体开裂、楼顶渗水、地面易滑……每一件似乎都是可以交给后勤的小事,可每一件又都是校长必须清楚其利害的大事。

除了基建与技装,校长要面对的还有很多。笔者只能逼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好在走过的路告诉我:凡是靠学习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三)逼自己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

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没有人会告诉你。身为校长,顶层设计必须自己先行。一所平地起的全新公办学校,走怎样的方向才能既让百姓满意,又不负自己对教育的初心?忙于基建的同时,笔者也在努力思考。

建校一年,笔者对学校顶层文化的设计易稿不少于20次。有时是全部推翻重来,有时是只改个别字词甚至标点。一次次修订,又一次次和教职员工开展头脑风暴,再向专家和同行请教。笔者所在学校是国家级新区的新建公办校,一切都是新的,当然要走创新之路。最终,笔者确定了以“童创谷”为定位,以“乐享生命的童创之谷”为愿景,以“童·创”为校训,以“创意无拘,言行有度”为管理理念的顶层文化,希望学校成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孕育地和创造未来的梦工场。

关于学校课程,笔者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共创、整体发展的童创谷课程体系。学校第一年只有一年级两个班,只有两名语文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各一名。根据学校现状,笔者和教师们一起,开发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主题学习,选择和利用各种资源统整课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年实践,取得了很多的成效。

如今,笔者对“童创教育”的未来充满自信,但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理念的落实才刚刚起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矫正并优化。

逼自己思考,校长才能带领全校立足今天,走向明天!

二、术业有“兼攻”——把每一位教师练成“多面手”

(一)激发内在动力,“兼职”可以很专业

“这一年,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尽管我已工作23年,但经常对小伙伴们说‘请叫我小白’,因为我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细想过往,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这是S老师个人年终总结的开篇。是的,S老师调到这所学校之前,曾是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于她,小学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何让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白”发挥作用,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一员?任务分工时,笔者陷入了沉思。

英语是她的专业,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毋庸置疑。课时量不足,再加上一个班的道德法制教学,兼任一个班的副班主任。这些,S老师也都可以胜任。但是根据学校需要,她还得兼任保健老师。当我跟她提出时,她立刻写了一脸的“懵”字。如何让她克服紧张和焦虑,承担起新角色任务呢?除了情感支持,笔者更多的是在她的每一次具体工作中适时点拨,激发其内在动力,鼓励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记得那是第三十一个全国爱牙日(2019年9月20日),S老师主动请来了南京工业大学校医院的专业人士给学生开展了一场保护牙齿的宣讲。活动结束也做了报道,如果此时画上句号似乎无可厚非。但是笔者想,若能激励S老师把活动延续下去,提升到课程高度,其价值就不再是一次单纯的活动了。于是,笔者和S老师进行了一番商讨。说是“商讨”,其实更多的是为其打开思路,指明方向。

“爱牙宣讲实在太好了!后面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可以让学生画牙齿。”

“怎么画呢?”

“随他们怎么画吧。”

“你看,我们的出发点是‘爱牙’,我给你推荐一个故事《小熊不刷牙》。你让学生读读故事,看看自己的牙齿,再照着镜子画怎么样?”

“这个想法不错,让学生露出八颗大门牙,画最灿烂的笑脸!”

两天后,S老师给笔者送来一摞稿纸,上面都是学生们露着牙齿的笑脸。

“这些画你打算怎么处理?”

“贴在班级吧。”

“嗯,可以。学生们的画除了被展览,有没有更多的可开发价值?”

“我再想想。”

第二天,S老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想到了好办法:让学生说说自己作画的过程,再手拿画作拍一张露出和画上一样多的牙齿微笑着的照片。她还告诉笔者,她希望把所有学生的照片集中展示在公共区域的一大面墙上,给展示区命名“晒晒我的小白牙”。

听着S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述,笔者的眼前出现了一张张笑脸,这里有本校所有的学生,还有一张最灿烂的,那是S老师的笑脸。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S老师的保健工作越来越专业。之后,她又做了“晒晒我的小能手”专题活动。这一次,S老师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规范的“七步洗手法”,还让学生和家长共读关于“咬指甲”的绘本故事《坏习惯》,阅读后又让学生创编自己的小手故事。显然,S老师的卫生保健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课程意识。

作为保健老师,传染病预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保健都是头等大事。预防流感、学生体检、疫苗接种……各种琐碎工作,S老师都从一无所知到驾轻就熟,俨然已是一位专业的保健老师。

其实,除了兼任保健老师,S老师还兼任着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而此前,S老师除了word文稿和简单的PPT制作,她在电脑运用方面一概不通。为了激发其内在动力,笔者安排信息科技老师对其手把手教学,更多的是对她编辑的每一条微信大加赞赏。学校人手实在有限,能做出来就不错了,质量可以慢慢提高。在一次次激励之下,S老师进步很快,微信编辑的质量越来越高。

除了开篇的那段话,S老师在年终总结中还写道:“和大家相遇是我的幸运,这是笔者收获最多、进步最快的一个学期,因为笔者做了很多之前从没有做过的工作。感谢大家让我把一项项‘兼职’都做成了‘专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