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程整合 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 徐全斌 钱琨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教学管理者要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课程。
理念:从强边界课程到弱边界课程。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适度开放课程的边界,有利于实施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分科课程属于强边界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现出的是不同知识领域的相对自主性和规则性。分科课程体系下的教学长期存在且必不可少,若想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深刻理解及迁移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落实,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效用,学校可以在课程建设实践中,适度弱化课程的边界,从三个方面思考课程的整合:一是“育内”课程整合,指物理与数学、生物与化学、地理与历史等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的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二是“育间”课程整合,如智育与美育、德育的融合等常见的课程整合方式;三是“跨育”课程整合,即围绕特定主题或任务,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实施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整合性课程。如有的学校构建了“美丽校园”课程体系,包括“设计我的教室”“美化校园长廊”“调查校园中的植物”“读懂校园中的雕塑”等具体课程,围绕“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主题开发教学内容,将美术、生物、语文、劳动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素养发展。??
实践:以教学方式改革探索课程整合。中小学要强化课程整合,落实“五育并举”,还需要加强对大单元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学校要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探索基于大观念的综合化课程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式学习活动。有研究指出,大单元教学一般有三个特点:整合、迁移、贯通。上海桃浦教育联合体在郭景扬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大概念课程与大单元导学改革实验,其中,上海市新杨中学以“是什么在让物体运动——关于物体与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索过程”为主题,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两个大概念进行整合,用6个课时进行大单元导学设计与教学:课时1,马拉车,车才走——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课时2,马不拉,车亦走——伽利略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课时3,不撞南墙不回头——笛卡尔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课时4,让停才停,让走才走——牛顿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观点;课时5,牛顿之后的发展;课时6,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过程对我们的启示。这是很好的课程整合案例。
此外,国家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对大单元教学加以引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就是按照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并行的方式来编写的,如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单元人文主题,以“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获得对乡村生活的多元感悟,学会抓住不同文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徐全斌,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教研室;钱琨,武汉市恒大嘉园学校)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