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修提质增效策略浅探

作者: 李晓蕊

课堂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为改变课堂研修不聚焦、层次浅、凭经验、轻事实(数据)的现状,学校设计了“凿井式”“观察式”课堂研修方式,让课堂研修更深入、研修反馈更精准。

“凿井式”课堂研修。此类研修是通过“一课多讲”“多课一讲”“一主题多讲”等方式进行的课堂研修。这类研修要求教师聚焦研修主题,结合学情设计某节课的教学,然后反复锤炼、挖深讲透。

以《狼牙山五壮士》的“一课多讲”为例。本节课由4名教师分别执教,研修主题是“有效的课堂导入”。通过课堂观察和集中研讨,观课教师对每名教师的导入方式做出了评价。例如,第一名教师在课题“狼牙”下画线,并提问“看到这个词,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观课教师评价:这样导入,既使学生体会到“狼牙”蕴含的意象,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名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说到壮士,你会想到谁呢?”(补充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观课教师评价:学生由荆轲刺秦王的资料理解“壮士”的含义,就能在学习课文时联系荆轲的品质强化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同时,资料的搜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名教师播放关于中国抗战的视频来导入。一组组数据触目惊心、一张张照片震撼人心。观课教师评价:直观的画面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展开辨析。第四名教师课前把课文词语分成描写日寇的词语和描写五壮士的词语两部分,通过词语认读和课文朗读检查预习情况,引入课文教学。观课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词语分类敏锐捕捉到文本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导入,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研修教师提炼出导入策略:课题巧质疑,唤醒探究力;资料巧设计,加强理解力;视频巧铺垫,提升转化力;基础巧过关,深化学习力。

“观察式”课堂研修。此类研修通过聚焦主题的课堂观测表完成研修目标,根据记录的事实和数据,归纳、总结教与学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这类研修主要聚焦“教师提问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课堂生成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性”等。

以“教师提问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为主题的《书戴嵩画牛》课堂研修为例。教师依托“课堂研修观测表”记录了以下提问信息。有效提问有14个,包括“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同样一幅画,杜处士和牧童的态度截然不同,杜处士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杜处士的‘犹所爱’?为什么‘锦囊玉轴’能体现他‘犹所爱’?‘常以自随’是什么意思?你想象一下,杜处士会带着这幅画去哪儿,去做什么呢?”等。过渡提问有3个:杜处士如此珍爱这幅画,牧童的态度却是怎样的?对此,杜处士又是怎样回应的呢?这两则题跋的意思谁读懂了?无效提问有5个,如“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是不是呀?对不对?喜欢这个故事吗?”等。

从提问情况来看,有效提问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归纳、演绎、判断和选择,说明教师对文本和学情的把握比较准确,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几个追问,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过渡提问能体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是”等无效提问重复了8次,说明教师存在教学口头语偏多的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观课教师建议上课教师控制提问数量、简化教学语言、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并要基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设计有挑战性的综合问题。

(作者单位: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佳

上一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谈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