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张素萍批注式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作为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信息,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在批注式阅读中,感知是基础,共情是关键,思辨是核心。批注式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广、运用批注式阅读。
一、以感知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向文本本身,与文本进行自然的接触,让学生不受教辅、他人的影响、干扰,自主解读文本。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对文本的真实感知。教师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就是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原汁原味”,避免教辅、他人的过度干预。
教师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圈画出相关的细节。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雨的四季》,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季节,以批注的方式赏析这个季节的雨的形态、特点,赏析这个季节的雨的美。在文本感知、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圈画出一些重点的词句。学生用批注的方法,对每一个季节的雨的特点进行概括。比如,有的学生这样概括春雨:春雨就像一个小姑娘,娇羞清纯,满怀柔情又生机勃勃;有的学生这样概括四季的雨:春天的雨漂浮,夏天的雨急骤,秋天的雨寂寥,冬天的雨清冷。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概括文本的内容,也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批注多样化。
批注式阅读,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批注的主观能动性,逐步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走向自主、自能。
二、以共情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文本
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成学生与文本共情。只有与文本共情,学生才能认同文本,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文本阅读之中。情感是文本的内在基调,在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春》,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风格、艺术特征以及创作理念、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批注,圈画课文的重点内容,撰写阅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积极主动地寻找“春”的气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进行批注。比如,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朱自清先生的《春》运用了很多的拟人修辞写法,这些拟人修辞手法让‘春天’具备了拟人化的特征。”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朱自清把‘春’当作人来写,让人读起来能感受、体验到‘春’的心境。”还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犹如少女一般稚嫩、可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春的人格化的描写。在引导学生解读《春》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做“春”的使者,想象“春的情态”,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批注式阅读唤醒了学生的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走向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批注,还要对文本进行细节性批注,提升批注质量。
三、以思辨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文本。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大胆的质疑、思辨、批判,让文本阅读从感性走向理性。思辨式阅读不同于共情式阅读,共情式阅读往往是一种接纳性、融入性的阅读,是一种“当局者迷”的阅读;而思辨式阅读则是一种质疑式、批判式的阅读,是一种“旁观者清”的阅读。
共情式的批注要求学生站在文本和作者的立场上进行文本解读,而思辨式阅读则要求学生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进行文本解读。教师以思辨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内容、语言、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文本细读。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故乡》,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有的学生从文本语言入手,对文中的两个“终于”进行批注:“文中的两个终于意义不同,联系上下文,我认为第一个‘终于’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第二个‘终于’是作者对闰土不再拘泥于主仆之分的一种‘释然’。”有的学生从文本中的人物入手,对闰土、水生、杨二嫂、宏儿等人物进行批注:“杨二嫂很有智慧,年轻的时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坐在店门口吸引顾客,犹如现在的汽车模特。”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的批注比较稚嫩,却都是学生的阅读体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批注进行指导。
思辨是学生批注性阅读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合理化的文本解读,开阔学生的批注视角,优化学生的批注方式。
总之,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要致力于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发掘学生潜力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对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让学生在对比中批注、在质疑中批注、在联想中批注、在感悟中批注。丰富的批注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民路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