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品读,感受意蕴

作者: 张芬芳

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多维品读文本,感受文本的意蕴,体会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文本为基础,以生活为平台,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发现文本之美、文意之妙。

一、立足文本,于情境中感受意蕴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提出,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加工者,以各种形式继续创作,体现作品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融入想象,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独特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维度感受文本的意蕴。一是融情于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清水田、小树的绝顶、空中低飞等情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作者对环境的渲染,如清水田里“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这里只写了“一只两只”白鹭,而不是三五成群的,这样写的奥妙何在?学生结合文本的情感基调“一首精巧的诗”,感受到作者用简单的描写呈现的“精巧”之韵。二是借景抒情。教师指导学生品读作者描绘白鹭的风景图,从中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为例,作者写出了白鹭的恬静之美,景很简单,情却很浓。三是情感共鸣。教师鼓励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为例,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感恩自然、感恩生活的情怀,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刻体会到作者笔下的句子“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独特意蕴。

二、立足文字,于语言中解读意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品读文本中的文字,解读文本的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感受作者表达的自然之美。一是品析段落开头的中心句,感受文字的工整之美。比如,课文每段的开头分别指出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最美的是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工整的句式给人整齐协调的感受,学生阅读文本赏析四季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意蕴之美。二是品读短句的表达技巧,感受文字的形式之美。作者在文中使用短句进行表达,比如,“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勾勒出一幅秋季黄昏图,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三是品味课文中的叠音词,感受文字的韵律之美。比如,作者在文本中的描述“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四季的趣味。

三、立足矛盾,于思维中探究意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中的矛盾之处,开展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梅花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中的矛盾,探究文本的意蕴,强化阅读体验。一是寻找矛盾,在对比分析中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对课文题目产生质疑,认为文末赞美了外祖父的赤子心,为什么课文题目不用“赤子心”表述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梅花魂”和“赤子心”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到“梅花魂”不仅概括了“梅花”的品质,而且将外祖父魂牵梦绕、眷恋祖国的情感更加具象化。二是探究矛盾,在批判思维中强化学生的认知。有的学生提出,外祖父既然想回祖国,为什么没有和作者一起回国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从“外公年纪太大了……”这句话中了解到外祖父年龄大,回国路途遥远,身体吃不消,所以不能回国;有的学生从句子中的省略号猜测,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了外公不能回国的遗憾。三是解决矛盾,在创新思维中探究文本的意蕴。有的学生提出,文中的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这些诗词里面没有梅花,与课文题目“梅花魂”是不是有矛盾之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挖掘这些唐诗宋词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到外祖父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这些内容为课文后面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四、立足生活,于实践中理解意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生活,融入自己的认知和体会,理解文本的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童年的发现》,在学生自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在实践中理解文本意蕴。一是立足文本,说一说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有的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觉得这是一句俏皮话,如相声般的语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这个“哲理”的“精辟”。二是立足生活,说一说对《童年的发现》一课主旨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童年的发现有着太多天真、烂漫的影子,但是很多也是质朴而纯真的想法,尽管有些天马行空,却蕴含着童真童趣。三是立足实践,说一说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作者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学习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探索必须遵循严谨的态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文字、矛盾和生活,引导学生在多维品读中感受文本的意蕴,让阅读教学独具张力,别有意趣。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香港路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