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唤醒理念与实施策略

作者: 杨素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唤醒理念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唤醒理念强调,教学不应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应是通过一系列策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其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唤醒理念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唤醒学生的思维潜能、情感体验、想象力、自主意识、质疑勇气与表达热情。

一、唤醒思维潜能,深化文本解析

深化文本解析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唤醒学生的思维潜能。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潜力。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其思维潜能的发挥。

以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济南的冬天,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直观地感受老舍笔下那“温晴”的济南冬天,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初读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这一印象的?”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同时注意到文章中具体生动的描写。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使文本的阅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从而激发其思维活力。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为什么会对济南的冬天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体现在文中的语言和结构上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和语言艺术,使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文章。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通过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济南的冬天,让他们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反思:“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是否完全真实地反映了济南的冬日风貌?如果有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又是由何而来的呢?”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跳出文本的限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文章。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鼓励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联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以从多个角度解读文章,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在质疑与反思环节,学生跳出文本限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唤醒情感体验,理解文章深意

情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引导其深入文本、理解文章深意的关键。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蕴含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感知与理解。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其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情感共鸣性。教师采用情感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情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以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随后展示一些紫藤萝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紫藤萝的壮丽与细腻,为他们的情感体验提供一个直观的触发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他们边读边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紫藤萝花海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作者笔下的紫藤萝花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与作者的情感产生联系的?”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而理解作者通过紫藤萝花所传达的深层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和紫藤萝花,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或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与现实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生命顽强与美好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传达的生命哲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心中的紫藤萝瀑布”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情感触发点;通过问题引导、角色扮演等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适时引入背景知识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唤醒想象翅膀,拓展阅读视野

想象力是阅读创造力的源泉。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是拓展其阅读视野、丰富其阅读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活跃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创造力。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其将文本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与场景。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局限与束缚,拓展其阅读视野与思维空间。

以八年级上册《三峡》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三峡的图片、视频、文章。课堂上,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关于三峡的视频,展示了三峡湍急的江水、耸立的山峰、缭绕的云雾,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仿佛置身于神秘而壮丽的三峡之中。这一教学环节,旨在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教师特意挑选了几个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读出古文韵味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将文字背后的画面感传递给每一个听众。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时,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教师讲解“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乘坐一叶扁舟,穿行在连绵不绝的山峦之间,感受那份来自于大自然的压迫感和壮丽感。讲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一句,教师则引导学生想象夏日洪水暴涨时的惊心动魄场面,以及船夫面对自然的挑战时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我心中的三峡”的绘画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课前观看的视频,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三峡景象。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三峡相关资料,以及课上播放的视频,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闭眼想象文中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峡的壮丽与惊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比赛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唤醒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阿子滩九年制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