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理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作者: 许磊语文新课标在“核心素养”表述中指出理性思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借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开展指向多样化思维训练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目标。
一、以逻辑思维训练指向理性思维
逻辑思维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维过程,是理性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发展理性思维的基础。教师需要在学习任务群实施中,通过对逻辑思维的训练体现学生理性思维的进步。
1.有证据地表达
针对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深入文本能够形成自己的主张,并且能够从文本中找到支持自己主张的充分证据,有证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这就显示出逻辑的力量。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笔者提出思辨性问题:怎样认识花的学校里花孩子们的生活?这一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文本中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从文本中找到支持观点的证据。学生提出“花的学校里,花孩子的生活比较单调、枯燥,甚至还有痛苦”,证据是:一是不能随便玩游戏,否则要被老师罚站,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难过的事情;二是他们一得到放假的消息就“冲出”了花的学校,说明在学校里很不自由,他们急于来到学校外面,想尽快回到家里去。学生有证据地表达,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理性思维的进步。
2.有条理地表达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同样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一种表现,也是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要求。学生能够辨别证据与观点之间存在的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就能够把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清楚。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笔者提出的思辨性问题是:“我们现在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否过时了?”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不能简单地用是与否来回答,而是在确立自己的观点后,重视寻找证据并有条理地进行呈现。在寻找证据时,学生既需要深入文本探究,又要搜集相关的资料,还要开展交流讨论。
二、以辩证思维训练发展理性思维
辩证思维是理性思维中的关键性因素。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1.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从整体出发进行思考。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遇到问题先从整体上去思考,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使学生逐渐学习、具备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针对猎人在看到猎狗要吃小麻雀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猎狗,而是在看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情形后才唤回了猎狗的行为,笔者提出的思辨性问题是:“你认为猎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猎人做得对,有的学生认为猎人做得不对。笔者适时提醒学生,想一想自己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从整体上去看这个问题。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了新的看法:猎人以打猎获取猎物为目的,对待猎物是不存在同情心的,这就是猎人看到小麻雀这种猎物要被猎狗吃掉时没有什么反应的原因;后来,猎人为老麻雀不顾一切地救小麻雀的母爱所感动,才有了唤回猎狗的举动。学生这样的思辨,就体现了从整体上理解猎人处理事情的态度。
2.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
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辩证思维的重要体现。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避免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看事物。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作者讲述的是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相信小鸟说的天是无边无际的。对此,笔者提出的思辨性问题是:“青蛙能不能想到天比井口大?它会想什么方法到井口上看看天有多大呢?”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小鸟飞走了,自己琢磨起来:小鸟并没有飞到井口中的天空,说明井口之外还有其他的地方,那个地方也有天空,所以天空就像小鸟说的那样,大得很!”有的学生说:“有一天,小鸟又飞到了井沿上,青蛙赶紧请求小鸟下到井里,把它带到天空下看看天到底有多大。”学生的回答体现的就是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显示出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三、以创造思维训练提升理性思维
创造思维的特点是有新的思想、观点、方法的产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教师应该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思维训练,从中获得理性思维的提升。
1.以质疑带动创造思维
质疑是诱发创造思维的重要媒介。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进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孙膑通过观察和谋划使田忌在赛马整体实力都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这自然就会引起齐威王的重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再来一次比赛,孙膑还能帮助田忌获胜吗?”对于这样的质疑,笔者引导学生打破平常的思考模式,想一想:齐威王在知道了田忌靠的是孙膑排兵布阵取胜的秘密后,孙膑再想靠排兵布阵取胜就无异于守株待兔了;孙膑可以让田忌从赛马的脚力这一根本问题上寻求突破,那就是悄悄地购买脚力更好的赛马,或者通过训练提升赛马的脚力,这样才能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取胜。
2.以求异突破固定思维
求异思维在日常学习中表现为另辟蹊径,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孔子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不能决”,笔者提出的思辨性问题是:“如果你是孔子,能不能找到办法让两小儿自己作出决断?”这一问题具有求异思维的特点。学生换位思考,让两小儿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看看能不能把对方说服,当两小儿发现自己说服不了对方时,就会明白这种问题看来很复杂,需要慢慢地去探索才行。
总之,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抓手,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思维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学会2021年度“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智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jh0388]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