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吟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核心领域,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分开,导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难以有效地融合二者。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阅读材料内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文本类型;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缺乏深度,停留在表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写作教学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过于注重技巧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练习多为应试作文,缺乏实际应用场景,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转化为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将学生带入小说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角色扮演与写作。教师组织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角色的心理和情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文字,通过写作来进一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
2.主题探讨与写作。教师围绕《红楼梦》中的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爱情与命运”“家族与国家”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写作,将讨论的成果转化为文字。
3.创作性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如写小说续集、改编故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升阅读效果
精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而泛读则是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文本。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以《三国演义》的教学为例。
1.精读是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关键。在《三国演义》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选取关键的章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语言艺术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谋略,都是学生精读时需要深入挖掘的元素。
2.泛读则是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的重要手段。在精读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广泛阅读其他的作品,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在《三国演义》的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读到激烈的战争场面,也可以领略到人物的悲欢离合,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节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学习其情节构建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情节安排和矛盾冲突设置,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提高写作能力。
(三)以写促读,增强阅读动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相应的阅读材料,设计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
以《史记》的教学为例。
《史记》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为高中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1.深入阅读。《史记》中的每一篇传记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学生深入阅读《史记》,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还能深入挖掘文中蕴藏的人文精神。
2.以写促读。在学生深入阅读《史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史记》中的某一传记进行改写或续写,或者让学生对某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这样的写作任务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原文,从中获取写作素材。
3.增强阅读动力。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可以增强阅读动力。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深入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增强了阅读动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读写结合,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结合的训练,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百年孤独》的教学为例。
在《百年孤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关键章节进行精读,然后开展写作训练,写一篇主题为“命运与选择”的议论文,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需要深入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三、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案例
(一)诗歌鉴赏与创作
高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各异,部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活动。
1.阅读。教师可以选取杜甫的《登高》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写作。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诗歌写作技巧,以“秋日的思念”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3.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修改作品,并将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还学会了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技巧进行创作。许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二)小说阅读与改编
高中学生对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取《祝福》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改编。
1.阅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祝福》,探讨祥林嫂的命运,理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在分析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时,学生能够体会小说的内涵,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特点、人物的塑造方法,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
在学生对小说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改编,本次改编的主题为“假如祥林嫂没有死,而是被我救活了,并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一个极富创意和挑战的写作任务,旨在让学生在创作中锻炼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写作。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主题构思故事情节,想象祥林嫂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和意义。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改编小说,提醒学生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写出风格独特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