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作者: 吕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蕴含着深厚的道德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德育渗透,使语文课堂成为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渗透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是表意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汉字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态特征。在教学“口”字时,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口”,让学生理解其代表嘴巴,是交流表达的重要工具,进而教导学生思考说话要真诚、有礼貌。对于“目”字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眼睛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爱护眼睛,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讲解“耳”字时,教师可以强调耳朵是倾听的器官,教导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说话真诚、爱护眼睛、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的学生提到自己与朋友交流时不撒谎,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还有的学生说自己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在书写过程中再次强调汉字的结构之美,引导学生领悟“做人要正直”的道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学生写字要横平竖直,正如做人一样要正直。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学习的汉字以及从中领悟的道理,共同制作一张关于“口耳目”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汉字的含义、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汉字的形态到小组讨论,再到书写练习和课后作业,每个环节都渗透德育理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深刻地理解了做人要真诚等方面的道理。

二、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外在行为,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心理与精神。阅读是学生抒发情感、滋养心灵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使德育因素滋养学生的心灵。阅读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触及多样价值观与情感体验。在阅读的滋养下,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尊重他人,懂得责任与担当,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你在哪里,你在哪里”等疑问句式,思考雷锋的精神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你从这些好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提到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体会到他乐于助人的品质;有的学生说到雷锋叔叔关心战友,体会到他关心他人的美德。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学习雷锋精神的。学生讨论得热烈,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自己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如果是雷锋会做哪些好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学雷锋,做好事。学生在课后自发组织“学雷锋先锋队”,在校园内外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学会了关爱他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引导、提问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魅力。学生不仅理解了雷锋乐于助人的品质,还将这种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使德育真正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三、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落实德育理论、检验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德育因素,让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使德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在参观前,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观看展览,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和五壮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参观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看到五壮士在悬崖边宁死不屈的场景非常感动,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有的说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接着,教师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创作手抄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学生在参观、创作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纷纷表示要以五壮士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交流分享、创作手抄报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加深了对爱国、舍己为人等道德观念的理解,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