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全阅读”范式,打造阅读教学的新样态

作者: 徐晓燕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阅读引导功能,彰显语文学科的阅读引领价值;要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直面学生语文学习综合化的趋势,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认知,让学生进行全科阅读、全程阅读和全主体阅读,这就是“全阅读”的教学范式。实践证明,“全阅读”有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全科覆盖、全程体验、全面参与。

一、打造“全时空”阅读场域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这样的阅读方式,往往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思维受限。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语文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造一种“全时空”的阅读场域,形成一种全时空阅读的氛围。阅读不是“此时此地”的事情,阅读应当是“每时每地”的事情。全时空的语文阅读,会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家常便饭”,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全时段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等结合起来。全时空阅读,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成为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引子,拓展阅读其他的篇章。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美的山河”,在引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搜寻“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让学生感受、体验“西沙群岛的富饶”“海滨小城的闲适”“小兴安岭的美丽”。不仅如此,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让学生跟随书中的篇章去“游学”。这样的阅读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时空,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呈现出一种全程性、全时空状态。教师要打造一种“处处有书,无处不读”的阅读文化,营造学生全时空阅读的氛围。

全时空阅读,要求教师在时间维度上积极地打造、研发“阅读课”“阅读日”“阅读节”“阅读时段”;在空间维度上,要求教师积极地搭建阅读区域、阅读支架;在人员维度上,要求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而且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读、团队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包、阅读手册,让学生能在课后、课外潜心地阅读。

二、推进“全学科”阅读覆盖

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工具性意义。“全阅读”就是要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建构一种“全学科”的阅读状态。阅读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它不仅需要语文阅读,更需要以语文阅读为基础的其他学科阅读,需要以语文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阅读、跨界阅读等。当下的社会,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全学科的阅读越来越常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阅读的重要特征。图像阅读、数字阅读、现象阅读、动作阅读、线条阅读、色彩阅读、情绪阅读,就是这个时代阅读的主要样式、样态。教师必须引导、推进学生的“全学科”阅读。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金字塔》,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字阅读,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的创新应用。其中,《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呈现,内容分散,表现形式丰富,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思维、推理、想象,引导学生阅读图示,分析图像,发掘其中的隐含信息。这样的一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推断“金字塔的构造”“金字塔的建造方法”“金字塔的内部结构”等。不仅如此,笔者在教学中还向学生推介相关的“建筑金字塔”的内容,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视野;借助视频辅助学生了解金字塔,将文字阅读、图像阅读与视频阅读等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全学科”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注重“非连续性文本”的推介、开发、引导,让学生适应这样的综合性阅读。

三、引导“全主体”阅读参与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阅读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的事情,阅读是全体学生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要让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文体负责人等都参与构建“全阅读”阵地。学校、家庭、社区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阅读”。

“全主体”阅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身阅读活动,二是发挥“全主体”对学生“全阅读”的监督、调节、促进作用。如笔者在推进“全阅读”的活动中,努力建立家、校、社区协同育人的“阅读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仅向学生推荐了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阅读篇目,更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阅读,在阅读中爱自己、爱家乡、爱他人。

“全阅读”行动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书面阅读、文字阅读的固化模式,将纸质阅读、图片阅读、视频阅读、网络阅读、生活体验阅读等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立体、全局、交互的阅读新样态。“全阅读”让学生的阅读走向了“深水区”,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育人方式的优化、变革。

学生的生命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精神关怀。“全阅读”能给予学生精神成长、生命成长的诸多“营养”,能让学生的精神成长、生命成长走向均衡、和谐。小学阶段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奠基阶段,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全阅读”。通过全时空阅读场域打造、全学科阅读内容覆盖、全主体共同参与,让学生拥有更为宽广的阅读视界、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全阅读,让学生的未来发展更丰富,更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