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景文”教学策略浅析
作者: 杨军伟写景文是一类画面感强、句式富于变化、篇章结构清晰的散文。和其他文章的教学一样,写景文也必须基于文体展开教学。一般来说,写景文的语言是优美的,画面是精彩的,情感是丰富的,文化是丰盈的。因此,写景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从语言的画面、情感、文化等诸方面展开,规范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品格,润泽学生的心灵。
一、立足语言,引导学生品读画面
在写景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言,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写景的语言文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写景文的语言,导致学生没有理解文本语言的深层意蕴,自然无法领会作者的语言运用之妙。针对此,教师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语言,体验写景文语言的神奇。
立足语言品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让学生带着一种“陌生化”的眼光去打量。因为,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唤醒、激活学生的文本感知力。比如,《火烧云》堪称经典的写景文章,文中对天空中的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等的变化的描写,充分彰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笔者抓住文章中的有特色的、有味道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词语。笔者将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与相对应的颜色画面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有了表象的积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能通过语言建构相应的画面,捕捉到火烧云的颜色之绚丽,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景象植入内心。
品读写景文要从语言文字入手,而语言文字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想象。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深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让学生透过语言看到语言背后的风景。
二、立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情感
语言不仅仅能揭示画面,语言还孕育着情感。语言背后的生命是充满着温情、温度的生命。写景文往往也是借助语言来传情的,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品味语言背后的情感,是写景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情境中去揣摩语言蕴含的情感。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在课文中描绘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也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众鸟纷飞的欢快场景,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体会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借助课文中形容“鸟的天堂”的一些词语,如“灿烂”“绿得可爱”“一簇簇”“卧”“翠绿”“颤动”“照耀”等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化的阅读、情感性阅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应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自然美景的。立足语言,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环保意识。
立足语言,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写景文的素材、资源等往往来源于生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写景文的重要写作方式。在写景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在写景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景文解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立足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化
一般来说,写景文是非常具有美学价值和诗意追求的。语言就是文化的生长点、生发点、生成点。在写景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把握课文体现的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写景文的育人功能,彰显写景文的育人价值。
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写景文。文章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细致地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知画面,更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的人文、历史情怀。因为,双龙洞不仅是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立足文化的视角,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课文中,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了对祖国的秀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立足语言,从文化视角来打量,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聚焦“双龙洞”,让学生认识到“双龙洞”的传说、“双龙洞”与历史人物的关联、“双龙洞”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把握双龙洞的文化历史内涵。这样的一种基于文化视野、历史视野的写景文解读,突破了传统的写景文教学思维,让学生对写景文的认识更加全面。
写景文的核心是对景物的描写,但不局限于景物描写。景物中有思想,景物中有情感,景物中有文化,景物中有精神。在写景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图画美、情感美等方面来思考,从文化视角来探究,让学生对写景文的解读走向深刻。
总之,写景文是一类特殊的散文文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写景文具有积极语用的教学价值,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从写景文的特点出发,从写景文的语言入手,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议,将阅读与议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指导学生写作有关风景的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谢家湾乡腰崖九年制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