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作者: 张海燕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辨的机会。教师应该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引领学生形成思辨意识,获得思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整本书阅读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理性地分析与表达
在培养思辨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理性地分析与表达。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均具有明确的观点,观点的阐述是通过条件推向结论的过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经历从条件推向结论的过程,促使学生找到观点背后隐藏的前提条件,做到有理有据地谈论观点。
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分析祥子的人生经历以及变化原因是学生阅读的重点。有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祥子从一个朴实的、充满希望的农村青年变成一个麻木的、自暴自弃的人的关键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促进祥子悲剧人生以及性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接下来,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继续阅读文本,从中找一找是否还有其他的“条件”,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认识到“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若是“多对一”的关系,就需要学生解决“从哪里寻找”“怎么寻找”等问题,并且学会使用关联词推导出“结论”,找到答案,然后进行理性表达。当学生表达的结论出现错误或偏差时,教师需要发挥启发与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比如,在《朝花夕拾》这本书的阅读中,学生读到了“范爱农”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条件”推导出“结论”,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名学生认为“范爱农竟然不敢在电报中署名,我认为范爱农是一个懦夫”,这个结论过于武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在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区分事实,分析观点
在培养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区分主客观内容,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主观的观点,能够运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比如,在《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尼摩船长的身份,很多学生发现在整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对尼摩船长的身份进行明确介绍,需要结合各种“线索”进行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学生可以清晰地说出从文章的哪些线索中得出了观点。一部分学生可以从整本书阅读中根据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从整本书阅读中找到事实依据,而是通过查阅相关的写作背景、写作资料,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一名学生表示“我在写作资料查阅中了解到作者最初给尼摩船长的身份定位是波兰人,但是因为出版社想要将书卖到其他国家,作者决定隐去尼摩船长的国籍身份,因此在原著中尼摩船长的身份比较模糊”;另一名学生在阅读《海底两万里》的续作《神秘岛》一书中,发现作者将尼摩船长的国籍写成了印度。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多方搜集事实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组织整本书专题阅读活动
专题阅读侧重于剖析整本书中的某一个细节,具有切口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确定专题探究方法,制定明确的专题阅读目标,分类整理探究的内容,带领学生在专题阅读中获得思辨能力的进阶。
在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中,大部分教师先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避免学生陷入盲目阅读状态中。在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同时,整理信息,对信息进行比较、讨论,最后进行思辨表达,达成提升思辨能力的目标。
比如,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组织了以“探索名著作品中的留白艺术”为主题的专题活动,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在专题探究中认识到留白艺术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起到令人回味的效果。以《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留白处”,对“留白处”进行标记,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例如,一名学生在阅读中对高俅新官上任,王进却不来进见的理由作了“留白”,没有交代原因,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又如,当高俅想要迫害王进时,王进得到消息提前逃离了,那么王进究竟逃到了哪里呢?这个问题作者也并未交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留白艺术,分析“留白”手法运用的意义,寻找“留白”处与整个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想象,完成故事续写的任务。
四、在阅读中锻炼批判创新思维
批判创新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高阶表现。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具有内容丰富、主题复杂、文本结构逻辑性强等特点,为锻炼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批判创新思维活动的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创新性表达。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对整本书内容的分析中,从创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可以引发学生批判性表达的问题:“你认为保尔与初恋冬妮娅分开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冬妮娅的庸俗导致两人分手,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保尔也有问题。此外,在批判创新的表达中,为了体现学生观点的辩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比如,在《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选择陆谦这个人物,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陆谦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反面角色,很多学生指出了陆谦的大量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难道陆谦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辩证分析后,教师接着追问“既然陆谦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反派,为什么作者还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表现他积极的一面呢?这样的设计合理吗”,促使学生进行辩证分析,发展思辨能力,达成思辨性阅读的目标。
总之,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育人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方式,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思辨能力的锻炼,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新光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