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语用表达优化策略

作者: 刘道菊

新课标强调,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教学状态必须始终基于儿童立场,处于一种持续变化的动态学习过程。这种表达既是课堂教学持续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思索创新的过程,更是他们语文素养持续内化的过程。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浅析基于儿童立场的语用表达优化策略。

一、明确语用表达价值取向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起点是教材,核心是“教”,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即便有语用表达训练,也多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最近区域发展,起点是学生,核心是“学”,采取的语用表达训练,应立足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激发点、学习增长点。这些都是生本课堂“学”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持续走向精彩的内在动力。

从“教”到“学”,表面上看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实际上却是课堂颠覆性的革命。《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这一课首要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课文为起点,借助段落分析,结合语言品析、迁移,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语言,而是“过孔隙”。对此,教师可以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推进学生学习的环节,引导他们通过“绘制旅游导图”“当一日小导游”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导游”作用,引导学生一起“游双龙洞”,以他们的方式体验游记的特点,掌握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二、设计语用表达学习任务

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多元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生长的地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做“甩手掌柜”,尽可能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大胆交流、大胆表达。

1.引导学生自己梳理文本。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核心是让学生学中思、学中做,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思考,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从体裁上分析,属于游记,第一课时的核心是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旅游地图,并且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词标出作者的行踪并在小组内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理清文本结构以及写作顺序,而且还能初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大致掌握游记的文体特点。

2.指导学生自己赏析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过孔隙”这部分内容,虽然是通过段的形式呈现的,却具有“篇”的特点。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将作者的切身体验,以及景物特点融为一体。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了解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过孔隙”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他们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主问题“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最有意思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过孔隙”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小船是怎样的小”“为什么不用竹篙撑”“不用桨划”“这样躺着坐船感受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深切地感受到“孔隙窄小”的特点。

3.鼓励学生自己仿写表达。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创设更多的语用情境,鼓励学生从仿写开始,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比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游记的写作顺序,品析课文的语言表达风格。当学生初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语言风格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进而按照虚实结合的方式写一写自己曾旅游过的景点。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用情境,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建构语用表达多元评价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这种推进过程包括评价。教师如果让学生自由“发挥”,有很大可能会偏移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指引学生探究的方向,调整后续教学环节。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合作学习是最基本的模式,是相互“学”,而不是相互“教”。与之相配的评价也趋向多元,既有教师的主导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立体评价,是生本课堂最显著的特征。

1.教师主导型评价。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并不是摒弃了教师评价,而是从学生语用表达出发,建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而且还指导学生评价,包括学生的需求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评价,还有他们的作品展示评价,等等。

2.学生参与型评价。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与参与者,评价必不可少。这里的评价,既包括对小组成员学习内容的评价,也包括对他们学习态度、参与热度等方面的评价。

3.课堂要素型评价。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践行语用表达,最重要的是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常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整合语文要素推出特色评价,比如,立足阅读要素落实的综合型评价,立足写作要素落实的语用表达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要素以及教学目标制定课堂要素型评价,通过表格打分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评价拓展到课后实践活动。

总之,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助推语用教学从“教”到“学”的转变,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生本课堂的探索方向。

作者简介: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竹管垅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