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景入情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兰英在写景类课文中,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进而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由风景描写入手转而抒发心中情感的创作方式被称为由景入情。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由景入情的创作方式呢?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以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启由景入情的大门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朵荷花,我们用击鼓传花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生:我特别爱弹钢琴。
师:你是一个弹钢琴的小能手,我把这朵美丽的荷花送给你。
生:我喜欢跳舞。
师:你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我把这朵美丽的荷花送给你。
生:我喜欢踢足球。
师:你真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我把这朵美丽的荷花送给你。现在,让我们像美丽的荷花一样,带着美的心情开始今天的课堂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以来,荷花又称为莲花或水芙蓉,许多名家写下了关于荷花的美文。宋代周敦颐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现代作家朱自清把荷花比喻为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季羡林先生赞美荷花自然清新、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荷花。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和课堂学习内容两方面的因素,设计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进一步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荷花这一美好的事物初步产生了感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中。
二、生动有趣的拟人手法写出由景入情的前奏
待教学导入环节完毕后,教师即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在文章中写出各种不同的荷花来抒发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呈现出由景入情的写作特点。随着对荷花的描写越来越具体生动,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景色描写转到心理描写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一朵荷花,设身处地地以荷花的视角来想象荷花的心情,体会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
[课堂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通过哪些句子来描写荷花?
生: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图片就是嫩黄的小莲蓬;全长开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好像张开了双臂一样。
师:我们做一下张开双臂的动作,体会一下全长开的荷花的外形。
生:非常大,非常美。
师:这是全长开的荷花,还有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其他的荷花吗?
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你喜欢花骨朵儿,花骨朵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呀?
生:像马上要破裂的气球。
师:你觉得这朵荷花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急切。
师:我们带着激动、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个句子。那么,课文中还有没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呢?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师:开得半遮半掩的荷花像什么呢?
生:像害羞的小朋友。
师:你来读一读这种害羞的感觉。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好。
生:冒。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冒”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出现、蹦、跑、跳。
师:作者叶圣陶爷爷怎么没有选用这些字呢?
生:我们说的这些字没有“冒”字生动。
师:我们来看一下荷花冒出来的视频。
生:视频中的荷花先没有开,冒出来以后才开始开放,然后慢慢地全长开了。
师:接下来,我要变身为魔法师,把你们变为白荷花。我们来做一做“冒”的动作。
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冒”的动作。
师:冒出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快乐。
师: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模仿荷花的动作体会花朵开放的心情,然后用这样的心情来朗读课文;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荷花的形态,将课文中用抽象文字描写的荷花转变为具体的图片或视频,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代入荷花的角色,感受荷花开放的心情,理解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在文中由景入情的描写手法。
三、天真烂漫的想象将自己陶醉在美景中
在《荷花》一课中,从闻到荷花清香到发现满池塘的荷花,作者逐渐被美丽的荷花吸引,内心生起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转而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也跟着教师的引导将自己想象成荷花,跟着微风翩翩起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开开心心地赏析课文中描写的精彩段落。
[课堂教学片段三]
师: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将自己比喻成荷花。
生: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除了荷花在舞蹈,还有谁在舞蹈?
生:“我”。
师:这个“我”就是作者自己。为什么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了?
生:因为微风吹得让人觉得很舒服。
生:因为这里的风带着荷花的香味。
生:因为微风吹来的时候,池塘的荷花开始跳舞了。
师:池塘盛开的荷花让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很开心。
师:在开心的时候又有微风吹来,作者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更开心。
生:觉得自己仿佛也是一朵荷花。
生: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师:作者真的变成一朵荷花了吗?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想象。
师:这些文字表面写的是作者的动作,其实写的是什么?
生:作者的心情。
师:作者从描写荷花的景,转而开始写心中的情,这就是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自己想象成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正是作者这样天真的想象力,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像作者一样,来到了池塘中间,化身池中的朵朵荷花。当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便能够在课堂中生成很多关于课文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文中的“我”正是作者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自己代入文中的“我”,从而在想象中感受荷花的心情,将荷花的心情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出来。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在写景的段落中描述自己内心世界的写作技巧,学会了由景入情的文学创作方法。
综上所述,写景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这类课文,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风景,跟随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将文字语言描述的美景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脑海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助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徐园子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