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断想
作者: 郑昀当下,语文课改不断深入,语文教育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课题,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真实情境是动态的充分参与过程,建构并运用“真实情境”模型,有助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自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后,“真实”“情境”这两个关键概念如何阐释,成为语文教育界争论的热点。由于语文教师缺乏对“真实情境”的正确理解与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示范吟诵、编演课本剧、开展主题群文阅读等活动作为真实情境创设方式,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教学。
从隐喻的视角来看“真实情境”,我们发现,课本剧表演一类的活动,都力求涵盖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多数认知需求,实施这些活动的教师对“真实情境”的理解倾向于“情境是‘实习场’”。这一概念隐喻符合心理学情境学习观,即关注点放在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认知建构,学习目标是为未来的任务做准备,强调情境的功能性。与心理学情境学习观的取向不同,人类学的情境学习观以满足即时的共同体需求为学习目标,创造的不再是功能性情境,而是整个实践共同体。借鉴美国人类学家莱夫提出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情境学习的核心特征,可以引出一个新的概念隐喻,即“情境是动态过程”,进而推导出“真实情境是动态的充分参与过程”这一概念隐喻。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师生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关注参与者自身角色的变化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实提升。
强调真实情境是动态的充分参与过程,能够避免语文教师狭隘地理解“情境活动”“情境学习”“置于情境之中”等概念和话语。要让“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真实地发生,还需要建模,搭建“新手”思维到“熟手”思维的桥梁。通过借鉴索绪尔共时、历时语言观中的“共时”“历时”概念,笔者建构出如图1所示的语文“真实情境”模型,该模型目前仍然是国内唯一针对“真实情境”创设提出的思维路径。

该模型包含四个维度,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分别是:共时语境下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以及汉语语体、文体形式审美规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历时语境下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以及汉语语体、文体形式审美规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第三与第四维度则分别是:共时语境中的语言运用活动及其产物,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以及汉语语体、文体形式审美规范的能动作用;历时语境中的语言运用活动及其产物,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以及汉语语体、文体形式审美规范的能动作用。“共时语境”不考虑时间演进的因素,帮助教师从静态共存的视角汇聚语料;“历时语境”具备时间跨度,帮助教师从历时视角汇聚语料。制约作用是稳定的、普遍的。能动作用是变化的、特殊的。能动作用可以是顺应,即教师主动接受语言规则、规律的制约,也可以是丰富和超越,即教师运用修辞策略丰富甚至超越、创新语言规则、规律。
“真实情境”模型作为思维路径,提示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涵盖选文的实际情况,从共时或者历时两个维度(也可以兼而有之),汇集兼具共性与差异的语料,强调思辨与表达的学习策略,生成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入研读经典,从经典的“旁观者”走向“参与者”。
二、语文美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的教育。美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乐教的传统。近现代,有王国维“完全之人物”的论述,有蔡元培“健全的人格”的呼吁。当代中国,“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各门学科的美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审美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语文美育学的构建,将有助于语文美育的实施。确立语文美育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基于以下两个认知。首先,作为语文美育学研究对象的语文美育,无论是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都具有学科潜质,兼具学术性与教学性。其次,语文美育学具备现代学科体制“抽离化”要素,其知识体系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性学术逻辑。
语文美育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话语言说时,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料载体的审美规范独特性、唯一性的高度关注,本身就是对体验的重视,是对“积极的情感氛围”的营造。语文美育学是学科,也是途径。对语文美育学学科性的探讨,也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是“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重在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主要是“汉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重在语言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主要是“汉语言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重在语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主要是“汉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四者非简单的并列,而是如图2所示的一个自洽而又有机的整体。

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问题的研究意义远大于现有的对语文教师美育活动进行的浅层次修辞包装的意义,语文美育学的研究对象具备学科潜质,又因其特殊的现代性学术逻辑,使之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层面实现转化,进而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方面能够发挥显著作用。不仅如此,建构语文美育学还有其理论价值:丰富完善美育学科理论,并为现代学科理论的建设提供一种动态生成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