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现状、成因和优化
作者: 廖圣河 邹乐诗
【摘 要】教师专业阅读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对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存在需求贫乏、时间偏少、视野狭窄、习惯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跟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工作与经济负担重、缺少专业阅读引领、阅读环境不够理想等因素有关。为了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应培养教师的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阅读动力;减轻教师的负担,保障教师的阅读时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构建书香校园,健全阅读考核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现状;成因;优化措施
教师专业阅读是教师为做好专业工作、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进行的一种阅读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肩负引导学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44,55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专业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和阅读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现实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024年1月,笔者对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向同区域内的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以下统称“小学语文科组长”)发放访谈提纲,最终回收问卷298份、访谈提纲73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有效访谈提纲72份。浈江区目前一共有520名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此次调查的小学语文教师(含科组长)一共有351人,样本量占教师总数的67.50%。浈江区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37.91亿元。该区是广东省教育强区和韶关市教育改革试点区[2],其2023年下半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监测成绩在韶关市10个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可见,以浈江区作为粤东西北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教育发展较好区县市的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调查结果可以为这些区县市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查设计与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由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题型组成。其中,部分问卷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1=不符合/非常不同意;2=不太符合/不同意;3=一般;4=比较符合/同意;5=符合/非常同意)。李克特五点量表以3、3.75、4.2为判断得分水平的标准,小于3分为低水平,3~3.75分为一般水平,3.75~4.2分为较高水平,大于4.2分为高水平。[3]本研究分别采用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KMO和Bartlet球形检验来检测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得出问卷的信度为0.956,效度为0.905,说明本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本研究运用SPSS27.0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一是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二是对不同教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进行差异性分析。
(三)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阅读需求贫乏,阅读动力不足
37.28%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专业阅读的时间在0.5小时以内,49.10%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年的专业阅读量不足5本,12.96%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没有专业阅读的需求”。可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不需要专业阅读为教学提供支撑。98.92%的小学语文教师认可专业阅读的重要性,说明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阅读意识。然而,13.07%的小学语文教师明确表示“没有阅读动力”,84.24%的小学语文教师有阅读计划,但真正按阅读计划去做的只有37.28%。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行为存在很大偏差。
2.阅读时间偏少,阅读数量不足
75.99%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专业阅读的时间不足1小时,57.71%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均每周的专业阅读时间只有1~2天。谈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瓶颈,小学语文科组长的高频观点为阅读时间少。可见,阅读时间少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主要问题之一。49.10%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年专业阅读的图书数量不足5本。大部分小学语文科组长也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图书数量在5本以下。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语文教师是培养读书种子的人,是国民阅读的引领者。然而,近一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量只达到了成年国民阅读量的平均数。
3.阅读视野狭窄,阅读深度不足
关于专业阅读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较多的是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图书。可见,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的内容主要与语文教学相关。从小学语文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来看,高频推荐书目有《课程标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可见,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视野相对狭窄,较少涉猎科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关于专业阅读的主要方法,53.7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浏览式阅读,不做笔记或批注”。多数小学语文科组长也认为,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喜欢“快速阅读”的方式,不愿意花费时间记笔记或摘抄。可见,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把专业阅读当作消遣阅读,效果有限。
4.阅读习惯欠佳,阅读氛围不浓
明确表示“有阅读计划且按阅读计划做”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有37.28%,表示“有阅读计划但未按计划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占21.15%,“有阅读计划但未能长期坚持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占25.81%,还有15.76%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没有阅读计划,想读就读”。同时,有21.91%的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读物的选择没有明确方向”。可见,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专业阅读较为随意。另外,24.62%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没有阅读氛围”是专业阅读时遇到的主要问题,12.77%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教师专业阅读的主要瓶颈是“缺乏交流研讨”。由于“工作繁多”“教学任务重”,小学语文教师即使在同一科组或办公室,交流的内容也多是教学工作和学生成绩等。可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时缺乏分享和交流的习惯,专业阅读较为封闭。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问题既然已经出现并摆在面前,那么只有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突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瓶颈。
(一)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1.教师发展意识薄弱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都不足,且不同教龄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依据休伯曼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1~5年教龄的教师处于入职期和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教师更关注自己如何“生存”下来,相对缺乏发展意识,阅读动力不足;11~20年教龄的教师处于实验和歧变期,这一时期的部分教师会因单调乏味的反复教学产生倦怠感,专业发展意识相对薄弱。调查发现: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较低,或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认为有了编制的保障就不再需要专业发展了;也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已足够对付小学日常教学。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导致其缺乏阅读需求和阅读动力。
2.教师缺少研究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主要是为了“教好课”,为了“提升教学反思和教研能力”“为课题论文积累素材”的分别仅占12.98%和7.80%。可见,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研究意识。《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1]44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拥有扎实、深厚、结构合理的语文学科知识,还要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紧跟《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以研究的态度探索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二)工作与经济负担重
1.工作负担重
问卷调查的对象中,97.13%的教师为“女性”,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55.56%,说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已婚或适婚人群,是家庭与学校的核心力量。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上课、课后辅导等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语文教师课时最多,还常常兼任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回家后孩子的抚养、辅导和备课等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她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专业阅读中。总之,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阅读。
2.经济负担重
在本问卷调查的对象中,38.35%的小学语文教师教龄为“1~5年”,32.62%的小学语文教师“无职称”。教龄越短,职称越低,教师的收入就越少。青年教师在收入相对较少的同时,又要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如此一来,教师的专业阅读支出无法得到保障。此外,相关部门也没有提供教师专业阅读的经费补贴。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基本生存需求未得到满足前,难以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缺少专业阅读引领
如表2所示,两个成因的平均值均在4分以上,属于较高水平,说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策略和专业指导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专业阅读时之所以无从读起、阅读效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正是因为缺乏专业阅读指导。不少小学语文科组长也在访谈中反映,缺少专业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瓶颈问题。
1.专业阅读内容缺乏专业引领
教师阅读内容较为单一,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存在这样的刻板思想,即只有阅读与语文相关的书籍,才能更快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种错误的思想就是缺乏专业阅读指导造成的;另一方面,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书籍种类太多,小学语文教师因为不了解非语文学科的书籍是否有阅读价值,所以索性不读,而侧重选择与语文相关的书籍。由此可见,没有专业引领就很难选择有价值的书籍。
2.专业阅读方法缺乏专业引领
教师阅读方法的滞后,不利于预期阅读效果的有效达成。一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其阅读方法多为浏览式阅读,没有什么思考、总结和升华,阅读的深度不够,导致他们即使阅读了专业书籍也没有太多收获;另一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思考,但因为没有动笔记录,没有进行反思和实践,所以很快便遗忘所看所思,阅读所获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由此可见,没有专业引领就难以找到有效的专业阅读方法。
3.专业阅读习惯缺乏专业引领
教师阅读习惯不佳,不利于教师专业阅读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制订合理、符合自身实际的阅读计划,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制订了阅读计划,却不能按计划执行,只会随意阅读;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养成与人共读、分享和交流阅读观点的习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封闭式地阅读,所以他们虽然坚持进行专业阅读,但阅读收获仍是笼统、主观和浅层的。可见,没有专业引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
(四)阅读环境不够理想
1.教学文化偏向功利
如表3所示,这一题项的平均值为4.03,达到较高水平,说明大部分教师认同当前社会偏向功利的教学文化影响了教师专业阅读的地位。英国教育家约翰·纽曼认为,教育真正的死敌是功利派。[4]当今社会、学校与家长普遍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分数高就代表教师会教,学生分数低就说明教师不会教。此外,很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与教师绩效、职称挂钩,导致部分教师专业阅读的动机是研究出题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学生成绩上,相对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来看待专业阅读的作用和价值,专业阅读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效。
2.缺乏阅读激励机制
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建立阅读激励机制,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书香校园建设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表彰,促使学校与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5]如果没有考核的压力,没有外力的激励,教师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坚持进行专业阅读。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强化教师的阅读行为。但是,当今社会并没有充分重视专业阅读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没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阅读活动,没有将教师的专业阅读与绩效、职称等激励政策挂钩。没有明确导向的事情,很难长期坚持做好;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在专业阅读上就容易懒散和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