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忠言不一定逆耳 常言道,忠言逆耳。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教育者将自己与被教育者对立起来。其实,忠言可以不逆耳。教师可用赏识、尊重、爱意和信任包裹忠言,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中,采用适宜的方式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
教师发展 | 聚焦评价关键问题,提升区域学业质量 【摘   要】为深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活动,浙江省龙泉市围绕“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评了怎么用”,组织开展了区域系列化学科实践与探索:直面学科短板,重构学科评价体系;开展测评实践,提升
教师发展 | 让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 【摘   要】教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教师教学行为是教研活动走向深度的重要标志。在实际教研过程中,“人数多,参与少”“听得多,想得少”“输入多,输出少”等原因造成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成效不佳。
教师发展 | 问题导向 过程展开 循序推进 【摘   要】校本教研是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学校教研组可依托“问题导向—理论学习—行动研究—复盘总结”的教研路径,深入分析统编教材,根据核心素养导向,结合教师的教
备课之窗 | 指向学习力提升的游戏识字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材解读】《古对今》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韵文,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其感受识字的乐趣。教学本课,一方面应突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
备课之窗 | 在童年的大地上画满歌谣与诗的彩色窗子 儿歌、童谣是每个人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们具有趣味性、浅易性和音乐性的特征,天然吻合低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要。除了让学生读读有关儿歌和童谣的书籍,也可引入一些诗集,让童诗参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建构,
备课之窗 | 依循童话逻辑,彰显童话特点,撬动童话教学 【摘   要】童话是一种富于想象的文学体裁。童话有自己的逻辑和文体特征,但教师教学时容易基于生活逻辑进行教学,过于“现实”,忽视童话的特点,从而偏离了童话本身的创作意图。为此,教师需对教学进行
备课之窗 | 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传统的古典白话小说教学常出现牵引式教学、机械式教学、偏差式教学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古典白话小说教学中,需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立足文本和单元要求,
备课之窗 | 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节选型课文教学策略 【摘   要】节选型课文是为落实课程教学目标而节取部分内容编入教材的一种特殊课文。以成长小说为例,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中编排了该体裁的节选型课文。课堂上,教师可通
课堂新探 | 利用多重语境,渗透汉字文化 【摘   要】开展汉字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汉字本体语境中,理性地认识汉字本源,科学识字;在文本故事语境中,细腻地体悟汉字,深入分析;在儿童生活语境中,灵活地运用
课堂新探 | 依托情境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 【摘   要】课堂是落实汉字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汉字文化课上,适切的情境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学习汉字。以《给熊奶奶读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依托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基于汉字的古文字字形创设多种情境
课堂新探 | 落实语文要素 彰显单篇特色 【摘   要】单篇课文的教学需围绕语文要素,体现文本特色。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手指》为例,教师可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联结阅读、对比阅读,
课堂新探 | 利用在地资源,在读写联动中实现知行合一 【摘   要】以单篇形式呈现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因其孤立编排的特点,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链接以往教材中的同题材课文,充分挖掘在地资源,组织研学活动,通过知
课堂新探 | 利用“魔法口袋书”,开展三年级日记教学 【摘   要】统编教材重视写日记,但由于习作内容匮乏、习作形式受拘束以及缺乏评价平台,学生很难坚持写日记。引入“魔法口袋书”这一载体,多渠道挖掘日记写作素材,创新日记样式,并借助评价及时反馈,
课堂新探 | 小学中段“微习作”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摘   要】相对于普通的习作教学,“微习作”教学着眼于建立局部的、微型的写作系统。开发和实施“微习作”拓展课程,要从厘清要素、细化目标、重整内容三个维度出发,使习作序列精准化;通过“任务驱动
课堂新探 | 捕捉“矛盾点”,促进思辨性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导向,结合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把握,以文本中的“矛盾点”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捕捉“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条件与结果”“身份与行为
课堂新探 | 低段思辨性阅读中聚焦思维发展的“阐明”策略 【摘   要】语文教学当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开展思辨性阅读时需要借助“阐明”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为例,可通过演绎陌生词语、典型画面、相似情节,让语言感受
评价研究 | 指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例谈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可以作业为抓手予以落实。在设计和使用作业时,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提供自主学习支持;要强化作业过程链,促
评价研究 | 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情境化命题路径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情境化命题,要求“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以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为例,命题者依照拟定的
评价研究 | 语文要素统整视域下的命题设计新样态 【摘   要】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排。命题时,教师应秉持“学为中心”的理念,从统整的视角出发,通过选点、串线、铺面、架体等步骤,对语文要素进行考查。如此,可将命题的功能从“评
观点主张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现状、成因和优化 【摘   要】教师专业阅读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对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存在需求贫乏、时间偏少、
观点主张 | 以点带面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课程要求。对此,浙江省义乌市组建了“市—联盟—校”三级整本书阅读团队,以教育联盟为单位,挑选
观点主张 | 以教师读书会助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教师读书会与学生整本书阅读虽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可进行密切互动。教师读书会能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方法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反过来也能促进教师读书会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时,
观点主张 | 从“教师传授”到“学生习得”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在语文课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师生角色错乱的问题,导致语文要素的落实不到位。为此,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师生之间的
教海拾贝 | 用好思维导图,训练高阶思维 【摘   要】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导图教学的新模式,改变预习方式,调整课
教海拾贝 | 借童话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摘   要】童话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本身隐含着丰富的实用性知识,能助力学生获得解决现实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和经验,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的重要文本。教师要开发童话中的“实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