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组视域下普通单元的习作教学策略

作者: 朱迺欣

【摘   要】单元整组视域下,普通单元的习作教学应关注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围绕单元习作目标,统整单元材料,促进读写共生。具体可从“统整观照,建立单元整组认知”“统筹安排,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统摄全程,设计单元整组评价”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单元整组;普通单元

统编教材的普通单元中,阅读部分在前,习作部分在后。有些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只着眼于理解,开展习作教学时只着眼于表达,很少从习作的视角来反观阅读,也很少从阅读的视角去思考习作。故而,很难发现教材中阅读与习作之间潜在的关系,导致阅读教学不能助力习作,习作教学也不能助力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这就需要教师树立阅读与习作融合共生的单元整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步发展。

一、统整观照,建立单元整组认知

(一)整体解读,梳理习作资源

统编教材在编写单元内容时,分散安排教学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整体的习作资源观,即从习作的角度去解读教材,发现单元内可为习作所用的资源:哪些课文片段能够成为习作的样板?哪些课后练习与习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应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是否关联?“交流平台”中是否存在习作知识?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有没有习作时可以借鉴的特殊句型?……教师可通过梳理单元内容,形成一张习作资源网。

(二)聚焦主题,明晰习作目标

统编教材通过单元习作要素,明确了“教什么”。教师可据此把握单元教学重点,确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生动有趣且想象奇特。另外,“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都是围绕语文要素来编排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统整意识,结合阅读进行习作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童话的特点,从读到写,激发编写童话的兴趣,习得编写童话的能力。

(三)整合细化,分解习作任务

有序分解单元习作目标,有助于习作教学逐步地推进。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总目标是: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写奇幻经历。经过细化分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可以学习按照时间变化来描写;《漏》一课中,可以学习按照地点变化来描写;《方帽子店》一课中,可以学习按照事物变化来描写。这样,将习作目标有机、系统地安排在单元整组教学之中,降低了单元习作的难度。

二、统筹安排,实施单元整组教学

(一)绘制图式,梳理框架

课文常常有着清晰的写作结构。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教师可采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的架构一目了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选一处喜欢的地方,仿照三篇课文的写法,尝试画出习作的思维导图。学生借助时间轴、鱼骨图、树状图等图式,或根据地点的转换,或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构思。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借鉴课文,学习方法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文不缺乏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乏写详细的能力。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向单元课文学习细节描写,把作文写具体、写精彩。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围绕心爱之物的样子、由来等,描写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比如《珍珠鸟》用“物的动作+人的动作”进行描写。这样教学,自然渗透习作方法,加强习作指导,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和学生学的负担。

(三)提供支架,尝试练笔

结合单元习作要求,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挖掘相关内容,进行迁移训练,为突破习作难点做好铺垫。比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家乡的风俗,要求突出风俗的特点,做到详略得当。本单元《腊八粥》一文中,作者详写八儿等粥,三次写粥“叹气”,形象地写出了熬粥的过程以及八儿的心情。课文的镜头在人和粥之间切换。用这样“反复写,互切换”的方法写风俗,既具体,又有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节日里“等美食”“等玩闹”“等仪式”时发生的故事,并选择其中一个镜头,用上《腊八粥》中的写法。教师在教学课文时,给学生搭建习作支架,适时地加以训练,能帮助学生轻松习作。

三、统摄全程,设计单元整组评价

(一)评价贯穿单元始终

评价要嵌入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单元精读课文时,评价要关注学生对文本写作秘妙的探究;在教学“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时,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练笔效果;在单元习作教学中,评价要关注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习作。评价时可以借助量表等工具,丰富评价主体,比如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把教学策略调整到最佳,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推动习作修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本单元中《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精读课文,对单元习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教师可通过发布学习任务,促进读写融合。比如,要求学生完成《我的观察手册》,在写观察日记之前,确定观察的对象,晒一晒体现其特别之处的照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其中还融入了具体的学习评价。如:在学生晒照片的阶段,设置“争做星级观察员”的评价活动;在学生记录自己观察所得的阶段,设置“争做小小观察家”的评价活动。借助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得以优化。

(三)评价结合成果展示

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把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练笔放在一起,以“书”的形式进行展示;根据学生的单元习作,编一期班级作文周报;等等。这些成果在班级、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合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和能力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单元整组视域下的习作教学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将单元内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