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舍笔下的猫发个朋友圈
作者: 舒丽霞 邵建刚
【文本解读】
《猫》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老舍先生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是在“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学生既要体会情感,又要关注如何表达。所以,本节课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习得作者表达的方法,进而用于实践。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屏”,会写“忧、虑”等字词。
2.感受猫的古怪,体会老舍用具体事例来表达对猫的喜爱的方法。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学习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引导学生聊聊朋友圈,欣赏朋友圈,认识“文案”。
二、情境导入
1.导入:本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好几位名家笔下的动物。(出示单元目录)如果想让你给这些作家笔下的动物发朋友圈,你会怎么发?这节课我们率先给老舍家的猫发个“九宫格”(板贴朋友圈格式),看看选取哪几个镜头最能展现出他家猫的气质。
2.揭题:一起走进老舍的《猫》。(齐读课题)
三、布置任务
◆任务一:寻找文案
1.朗读课文:发朋友圈需要文案和照片,这个文案该怎么写?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词最能反映老舍家猫的气质。
2.找关键词:你发现老舍家有几种猫?最能反映它们气质的词是什么?
预设:古怪、淘气。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厘清课文结构,知道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两层意思,分别是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找到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任务二:构思导图
1.释义“古怪”:生活中你遇到过脾气古怪的人吗?你怎么理解“古怪”?
2.寻找“古怪”:猫的古怪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圈出形容猫性格古怪的词语,完成思维导图(如图1)。
3.感受“古怪”:发现图中三组词的特点,引出关键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4.说说“古怪”: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猫为什么古怪吗?老舍爷爷是怎么说的呢?
(设计意图: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找找猫“古怪”在哪里,初步体会老舍先生是通过描写猫矛盾的性格来突出古怪中的可爱的,使其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发现一个“可是”把猫矛盾的性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语言习得做好铺垫。)
◆任务三:选取镜头
1.师生合作拍摄:发朋友圈要图文并茂。现在文案有了,那要配哪几张照片才能把猫古怪的气质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抓拍哪些镜头?
◎预设1:睡大觉的镜头。
提问:你是从哪句话中捕捉到这个镜头的?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追问: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那我们就拍一张猫睡大觉的照片来发朋友圈。
◎预设2:在外玩的镜头。
提问:这个镜头你又是从哪句话中捕捉到的?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追问: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那我们就拍一张猫在外面玩的照片来发朋友圈吧。
◎预设3:抓老鼠的镜头。
提问:这个镜头老舍爷爷是怎么描述的?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教学“屏息凝视”,体会尽职。
小结:那我们就抓拍一个屏息凝视的镜头来发朋友圈。
2.小组合作拍摄镜头。
(1)总结方法:画读句子—想象画面—捕捉镜头。
(2)小组合作学习,寻找剩余的6个镜头。
合作要求: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镜头。小组交流,用词语描述镜头。
(3)小组汇报,教师板贴猫不同姿态的图片。
(4)小结:老舍爷爷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用一个个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画面。(板书:具体事例)
3.点赞评论,升华“古怪”。
(1)引导评论:同学们,如果你刷到这样的朋友圈,你会怎么评论?
(2)顺势点明写作手法(板书:明贬实褒),引出关键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设计意图:该任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升华“古怪”,体会可爱。本任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扶”着学生找镜头,第二步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捕捉猫剩余的镜头。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生动的画面代替具体事例展示在大家眼前,猫的可爱更直观了。“明贬实褒”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任务四:仿写语言
要求:老舍笔下的猫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善于抓住猫矛盾的特点,还善于描述一个个具体事例。如果你能模仿老舍的语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小伙伴,它(他)也一定这么可爱。
说它(他) 吧,
。可是,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有的语文能力最终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因此,在结尾之处设置小练笔,既能检验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的有效性,又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实现教学评有机融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给老舍家的大猫发了朋友圈。
接下去我们还要给老舍家的小猫、母鸡以及丰子恺家的白鹅发朋友圈。你们会用什么方式呢?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收获更多的赞。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猫》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要想把老课上出新意,必须另辟蹊径,用全新的构思促成课标理念的有效落地。
为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朋友圈入手,先给朋友圈写文案,找到文章的关键语句,再给朋友圈选取对应的图片,根据具体事例读出画面感,最后通过为朋友圈点赞、评论,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整个教学过程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推进,从扶到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文中这只脾气实在有些古怪的猫,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水到渠成。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