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理念引领下的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研究
作者: 彭肃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通过实施特色学校品牌建设可促进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高品质发展。对此,文章以“美美”理念为引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的具体策略,并以营盘路小学和东风学校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美美理念;中小学;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009-04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教育的多元化,促使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竞争。而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既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高品质发展,还能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所谓“美美”理念,指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念强调每个个体、每个学校均有其与众不同的价值与魅力,且也倡导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中,“美美”理念能够引导学校在充分发掘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同时,尊重和欣赏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一起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比如,部分学校在品牌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特色,而这正是“各美其美”的体现。与此同时,这些学校也积极学习其他学校在科技创新、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到“美人之美”。通过相互交流和借鉴,各个学校能够共同打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实现“美美与共”。
总之,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引入“美美”理念则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 “美美”理念的内涵
“美美与共”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强调和谐共生、相互欣赏和共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该理念提倡尊重多样性,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具体来说,“美美与共”中的“美美”指的是美好的事物,“与共”则是指共同拥有、共同分享。在教育领域,提倡“美美与共”的理念,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合作精神。借助多元文化的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在社会治理中,倡导“美美与共”的理念,能够促进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减少社会矛盾,使社会凝聚力得到增强。而在团队合作中,提倡“美美与共”的理念,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欣赏与信任,促进团队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国际交流中,倡导“美美与共”的理念,能够促进各个国家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国际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在经济领域,提倡“美美与共”的理念,有助于促进各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做到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倡导“美美与共”的理念,能够促进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保护地球家园。
总之,“美美与共”是一个倡导和谐共生、相互欣赏与共同进步的理念,除了适用于个人与团队外,也适用于社会与国际层面。通过践行这一理念,能够促进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与发展。
二、 “美美”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策略
(一)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彰显个性魅力
每所学校均有自身独特的历史积淀、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等,而这些都是构建特色品牌的宝贵资源。学校应对这部分资源展开深入挖掘,借助多种形式将学校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具体来说,可通过校史教育,如开设校史课程、建立校史馆以及举办校庆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认识杰出校友,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文化,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通过地方历史课程、民俗文化课程、自然地理课程等地方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体验当地的文化遗产与风土人情,进而使自身文化认同得到增强,知识视野不断拓宽,促进文化交流。比如,某小学开设了民俗文化课程,介绍当地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手工艺等,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学校可通过特色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体育竞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科技作品,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对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予以培养。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一方面可展示学校的独特魅力,使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美美”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趋势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STEM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具体来说,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围绕学生而开展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完成环保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等具体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借助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项目完成后再采取报告、展示、演示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接受教师与同学的评价。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则是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先由学生在课前利用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接着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最后由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深化理解,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STEM)属于跨学科教育模式的一种,主要通过整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学科,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学校应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如机器人制作、编程比赛等,通过实验与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予以培养,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STEM竞赛和展示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应结合学校特色,开发特色课程,包括艺术课程(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让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进行艺术体验与创作;体育课程(足球、篮球、游泳、武术等),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科技课程(编程、机器人、科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
这部分措施既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文化内涵,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文化是特色品牌建设的灵魂。因此,学校应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如校训、校徽、校歌等精神标识,以及校园美化、文化活动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且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形成独特的学校气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可通过制订“厚德载物”“求实创新”等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校训,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第二,设计美观大方、寓意深刻的校徽,在其中融入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历史符号等元素,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第三,创作充满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校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第四,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如种植花草树木,布置艺术雕塑,设置文化墙等,营造美丽宜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审美情趣与创造力的提升;第五,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艺术展览室等功能齐全的校园文化设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展示平台给学生,丰富课余生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第六,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领导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美美与共”的精神引领下,学校应主动寻求和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如联合教研、资源共享、学生交流等,拓宽视野,吸收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区域性的教育品牌集群效应。具体来说,首先,联合教研。定期组织多校联合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研讨会、公开课观摩、教学设计评比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开展跨校的科研课题合作,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展开研究,提升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参加跨校培训、研修活动,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其次,资源共享。通过共建课程资源库,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和课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与教学工具;共享图书馆资源,借助馆际互借、数字图书馆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料与信息资源;共享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高效利用设备,降低重复投入成本。最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互访活动,如短期游学、交流访问等,增加学生间了解与交流;举办多校联合的夏令营活动,提供科学实验、艺术创作、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开展多校联合的竞赛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措施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同时,还可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区域性的教育品牌集群效应。
三、 美美理念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案例分析
(一)营盘路小学案例
营盘路小学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理念,积极打造和美文化体系,为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提供了优秀范例。
1. 办学理念与目标
营盘路小学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办学理念,其中“和”为根基,“美”为追求。其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阳光、生机和希望。学校精神体现君子精神——玉成他人,成人之美。校训为“正心至和,励行尚美”,校风是“做最美的自己”,教风为“求真、求实、求美”,学风为“向上、向善、向美”。教育愿景分为营盘学子趣美、营盘教师智美、营盘校园雅美三个方面。
这种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鼓励所有师生在追求和谐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独特之美,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校园环境。
2. 特色活动与成果
营盘路小学以“和美”四节为生长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和美”教学节,打破了学科限制,做到了共听共评共学习,名师示范课更是让师生尽享视听盛宴,感受学科魅力。在校内,教师们同侪互助,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和美”体艺节,通过开展运动会、冬锻赛、室内外课间操以及师生共学八段锦等活动,让师生在运动中享受了快乐。而戏曲进校园、京剧展精彩等活动让师生在艺术中陶冶了情操。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而“和美”阅读节,主要包括跳蚤市场图书漂流以及师生共读经典作品,全体师生均登上舞台大胆展示自我,整个过程其乐融融,精彩无限。阅读节丰富了师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美”科创节,注重科创普惠教育,分学段开设科创课程,如3D打印、电脑绘画、无人机、机器人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收获颇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营盘路小学的实践证明,“美美”理念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建设可激发师生的潜力,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文化内涵的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东风学校案例
1. 文化引领与环境建设
东风学校把和美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步入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鲜艳夺目,宣传橱窗整齐划一,“和美园、德育园”清新静雅,校训熠熠生辉。学校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抓手,从整体上设计布局校园环境,让每一处角落均散发出和美文化的气息。
为提升学校的凝聚力、竞争力,学校引入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深入践行行政蹲点制、目标责任制、持续改进制、项目管理制等,激活管理团队的内在能动性,建立了团队协作、自觉更新的管理新文化。在和美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包括“湖南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卫生校园”“郴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郴州市实验室工作一级学校”“市级文明卫生单位”等。
2. 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东风学校积极推进自主课堂和家校共建的融合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立足于“和谐施教,以美育人,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的核心理念,做亮“自主”课程、打造“自主高效课堂”“名师论坛”,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学校坚持以和美文化为引领,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家长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并成立了家委会,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组建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建立家长志愿者档案,完善考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开放教学课堂,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家校之间合作,实现了共育阳光师生的教育目标。
四、 结论
“美美”理念为中小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各中小学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挖特色资源,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强化文化内涵,并加强校际合作,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以及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品牌。而政府与社会各界也应在多加关注的同时,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琳.创建STEM教育品牌,建设优质特色学校[J].教育家,2023(2):46-47.
[2]李培东,王萍.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2(31):18-20.
[3]许品和.温州市民办学校特色品牌建设探索[J].湖南教育(D版),2022(7):69-71.
[4]童顺平.新发展阶段县域特色品牌学校建设桎梏与破解之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72-74.
[5]袁寿根.在特色建设中打造学校品牌[N].江苏教育报,2021-11-10(4).
[6]邱榕基.探索生态教育学校的品牌建设——以广州市流溪中学为例[J].环境教育,2021(10):56-57.
[7]秦怡.发掘学校特色文化助力学校品牌建设——“如初文化”学校品牌建设实践研究的思考[J].格言(校园版),2021(6):64.
[8]吕中起,景晓丽.基于善水文化的“水润德育”校园特色品牌建设探析——以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12-13.
[9]梁国彬.建设学校特色文化 推动学校品牌发展——“灵智教育”文化构建的实践探索[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