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 马炜隆摘 要:文章对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带领学生全面感知语言和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文学审美与鉴赏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赏析文本、人物辨析、话题讨论、任务导向、创意写作和丰富实践等策略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045-03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构成的,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核心素养培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阅读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开展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开展阅读教学,在了解文章语言特色、脉络结构、核心宗旨、情感表现过程中带领学生全面感知语言和文字的魅力,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一同探析文学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文学审美与鉴赏素养;而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设计系列阅读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得以全面成长。
二、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一)赏析文本,感知优美
赏析文本语言美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有利于培育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学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可尝试采取诵读法、角色扮演法、修辞分析法、词语推敲法、语境分析法、想象联想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语言美。其中,诵读法是最直接的感受语言美的方式之一,而词语推敲法有利于感受语言精确性、生动性。为此,在《桂花雨》一课教学时,为了增进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知,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范读法进行朗读,读出情感和韵味,以便于学生初步体会文本中的语言美感;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出声音,并注意语调,进而理解文本的语言表达美感。接着,通过词语推敲法带领学生一同赏析文中词语的准确运用和精妙搭配,以深度赏析文本语言之美。在具体赏析字词精妙之处时,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句,如“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帮助学生理解“浸”字的妙用,并尝试将“浸”换成“泡”“渗”等字进行比较,以体会“浸”字的独特表达效果。又如,在“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关键语句赏析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对文本语言进行赏析。接着,可引导学生将“姿态”“迷人”等优美词语摘录下来,并进行造句练习,以真正加强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知,高效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二)人物辨析,提高语言
辨析人物形象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对人物进行辨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再梳理重要的故事情节,以便于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当学生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以后,引导他们围绕人物形象进行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在阅读教学中,也可增设人物评析环节,通过口头评价人物性格、行为、情感的形式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物辨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简要叙述角色性格、行为、动机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为此,在《竹节人》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背景和内容,再向学生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对人物进行辨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着重分析“我”的形象和“老师”的形象。对“我”的形象进行分析时,启示学生重点阅读关于“我”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通过有效阅读学生将准确阐释出:“‘我’很聪明,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对“老师”的形象进行分析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老师没收竹节人和偷偷玩竹节人的情节,以准确阐释出:“‘老师’的形象是威严的,但也有童心未泯的一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阅读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还让学生有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话题讨论,体验美感
情感美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验文本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情感之美的体验,教师要重视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课文,提炼出文本的核心主旨,再紧紧围绕文本的核心主旨组织话题讨论活动。在话题讨论中,注重强调美好情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传承文中美好情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美好情感。如此,能加深学生对情感美的体验,促进学生渐渐养成良好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即在《慈母情深》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母爱的表现以后,可精心设计一个主题讨论环节,以加深对文中情感之美的赏析。具体教学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话题讨论兴趣,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4~5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其间,为各个小组发放不同的话题卡片,如“你认为课文中的母亲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日常生活之中,有哪些类似的母爱表现?”“你认为母爱最伟大的地方是什么?”等。当各个小组讨论完以后,请他们选择一名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本组讨论成果。最后,为促进情感升华,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我们该如何回报母爱?”并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母爱伟大的体会,强化学生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四)任务导向,发展思维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便于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层次。在具体教学中,要重视紧密联系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下理解和思考问题。同时,可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思考。基于任务导向,教师还要重视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即在《牧场之国》一课教学中,可以任务为导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紧密联系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几个学习任务。任务一:荷兰牧场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荷兰牧场宁静之美的?任务二:搜集与阅读有关的资料,说说对“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的理解;任务三,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课文串联起来的?在任务导向下,学生将始终保持活跃思维状态,通过阅读积极、主动归纳出荷兰牧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了广袤的绿色草原、牲畜众多、氛围宁静和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有丰富畜产品等多个方面,并通过深度思考探索出文中通过将动物拟人化、景物拟人化展现了荷兰牧场宁静之美。在这里,通过布置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思考空间,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创意写作,发展语言
创意写作是助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课文中某个情节或结尾为起点,为学生布置续写任务,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引导学生以文中某个人物为视角进行写作,也可联系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日常趣事写作、创编故事、故事接龙等趣味写作任务,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在《松鼠》一课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并学习了一些语言表达方法以后,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设想一下松鼠在课文结束后还有可能遇到哪些新冒险。创意构思时,启示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想象:①松鼠遇到了哪些新的朋友或敌人?②松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挑战?③松鼠有没有发现新的食物来源?④松鼠在冒险过程中会经历哪些有趣、惊险的情节?进行完创意构思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以“松鼠的新冒险”为题进行续写。写作中,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①故事情节要合理、连贯;②语言要生动、准确,需清楚描述松鼠的冒险过程,并突出松鼠的特点。当学生完成了写作任务以后,重点针对他们的语言表达展开评价,以通过创意写作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
(六)丰富实践,感知文化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联系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文化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活动主题,如传统节日、地方文化、文学作品改编等,并明确其活动目标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再精心规划具体的活动内容,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文化展览、创意写作、朗读比赛等,以通过参与丰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感知。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阅读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老北京春节独特魅力的感知,引领学生共同传承节日文化,可开展一次“京味春节·习俗体验行”课堂实践活动。活动中,精心设计“制作春节装饰手工”“春节习俗展示”“春节故事分享”几个活动项目。其中,在“制作春节装饰手工”活动进行中,将学生分为多个活动小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剪窗花等,再用老师准备好的材料,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与春节习俗相关的装饰品。在“春节习俗展示”活动中,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本组所制作的装饰品,并简要说明与其相关的春节习俗来历、意义、社会传承情况等。在“春节故事分享”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老北京春节经历或自己和家人一起过春节的故事。通过开展这样一次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学习,亦利于激发学生节日文化传承意识,由此达到核心素养培育目的。
三、 结论
综上可知,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解决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为取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要重视通过赏析文本、话题讨论增进学生对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的感知;同时,通过人物辨析和创意写作来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通过任务导向、课堂实践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对文化的体验,以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小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3):43-45.
[2]王建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成长,2023(7):106-108.
[3]蒋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3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