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结构优化研究

作者: 江培儒

摘 要: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5G+专递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这是一种以5G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全新教育模式,以网络为支点,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输到课堂中,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和高效化,也为课堂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以“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为主,基于初中语文课堂结构的多元变化,分析“5G+专递课堂”对教学的影响,探索关于语文教学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5G+专递课堂”;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2-0009-04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以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5G技术赋能智慧生活、智慧教育,以多种形态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5G技术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尤其是“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一、 “5G+专递课堂”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特点

专递课堂是教育部加强建设的三个课堂之一,强调专门性和针对性,这是双师型课堂的一种运用方式,采用网上专递或同步上课的方式,根据教学进度使用网络推送适宜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为目的。5G技术被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通性特点,从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分析,5G技术已出现在了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5G+专递课堂”建设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综合分析“5G+专递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网络课堂,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授课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影响

“5G+专递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多方面助力,一方面实现一带多,一位优秀教师利用网络专门上课,依托教学进度为多个学校推送合适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语文课堂结构,进一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具体教学影响如下:

1. 改变师生相处模式,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多是由教师主导,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探索语文世界。而“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教学辅助者,主要负责课堂纪律的维护以及课后为学生答疑解难,课堂中,语文知识传授则是由网络教师负责,无形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能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可以说“5G+专递课堂”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通过两位教师之间的配合,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服务。

2. 着重考量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

与普通授课模式不同,“5G+专递课堂”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分析,运用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学生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发挥“5G+专递课堂”所拥有的独特在线互动功能,能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也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之余,不断强化自我,增强“5G+专递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3.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5G+专递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优势,学生可以在学习探索语文知识时,与优秀教师和其他班级学生互动,获得新奇的学习体验,也能通过在线交流、讨论、游戏、问答等方式沉浸语文课堂中,这不仅强化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 “5G+专递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基础,“5G+专递课堂”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结构优化,教师应当更多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个体正向品质的发展与提升,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支点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要运用学情分析,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才能根据学生需求,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最终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目标之后,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入手,想一想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而教师也要思考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从教学目标制订及学情角度分析“5G+专递课堂”,主课堂和辅课堂中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进度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主讲教师仍旧以自己的课堂学生为主体,开展备课教学,势必会忽略其他学生,这样的“5G+专递课堂”不会呈现好的效果,甚至课堂也会变得呆板,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结合“5G+专递课堂”特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应当积极沟通联系,充分了解不同学情,协商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以《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这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也是一篇写景散文,从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入手,构建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美景图,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赞美之情一点一点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考虑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那么经由两位教师的商量之后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熟练阅读全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逐步体会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情感。在阅读中,分析作者运用的写景顺序,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并且分析标题的妙处。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使用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敏锐的自然感受力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其中抓住基于特点写景的写作手法,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欣赏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课堂中教师要重点注意的部分。

(二)注重课前预习

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课前预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教师了解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分析语文课堂的预习情况时缺乏一定有效性,部分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学生也无法在预习中有好的收获。基于“5G+专递课堂”的预习模式,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讲教师和教学点教师应当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沟通,共同设计教学方案,结合教学目标,把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好理解、消化的知识点制作成预习视频。而教学点教师则可以参照预习视频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根据任务单提前预习,这样在“5G+专递课堂”中,对主讲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

以《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为例,主讲教师和教学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之后,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预习课件。其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气候特点、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介绍等,以动态发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课件中也要添加文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运用、疑难字词等,一点一点启发学生,以及添加相应的预习任务“了解济南,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自主学习课后的生字词。阅读课文,阅读之后思考济南的冬天总体有哪些特点?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分为哪几幅画?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文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描写了什么”,这个预习课件可以通过“5G+专递课堂”平台发送给不同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预习视频和预习任务有助于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任务,同时,对本课中的难点和重点也能有针对性地了解。此外,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主讲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和学生进行相应互动,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通过平台向主讲教师诉说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这种互动性强的学习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基于“5G+专递课堂”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任务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G+专递课堂”强调了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加强了主讲教师与教学点教师之间的沟通。两位教师共同探究不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和思路,基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线上沟通、资源共享的方式,教师设计多样性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推进语文教学跨越课堂,引导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在任务完成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动性。

以《背影》的教学为例,需要学生从文中的动作细节描写入手,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文本内容会发现,其中不乏细致的动作描写,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学习主任务确定为“反复诵读文中描写的父亲动作的细节,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子任务设计如下:“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概括出来。作者眼中他的父亲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了?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到里,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文字不一定能细致地把所有情形都描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字的儿子是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

任务设计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更有趣,这样才能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当然教学点教师也要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及时给予引导,强化学生任务完成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所建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是教学理论的具象化,也是教学经验的展示。基于“5G+专递课堂”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模式,融入跨学科思想,以实践为引领,通过两位教师之间的配合,引导学生经历不一样的语文学习过程,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学科融合

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具备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结合跨学科实践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和实践,静态化的学习过程能走向动态化的探究。基于“5G+专递课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以横向扩展、纵向深入的方式融入多学科知识,赋予语文教学更强生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每一篇课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本单元文本均是古诗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历史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对语文综合实践,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组成学习小组,结合学习的历史知识,分析本单元课文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具体的特点。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资料整理、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随着教学逐步开展,考虑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意愿,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剧,引导学生将本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传统美德呈现出来。

融入多学科知识,能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能为“5G+专递课堂”增添色彩。教师要善于运用多个渠道,找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重合部分,融入更多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构建不一样的语文课堂。

2. 组织活动

“5G+专递课堂”强调了数字化平台、信息技术、互联网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空间组织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巩固知识、强化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活动开展的场所,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共同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活动要求,发布给学生。其次,学生可以提前对活动有一定了解,也可以根据活动要求查找相应资源,这样课堂中就可以在主讲教师和教学点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由于是几个学校学生共同参与,所以他们也能及时互动和沟通,发现问题,并且改正。

以“写作 学习改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畅谈自己对改写的想法,并且和自己的写作思路一起发布在平台上,其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想法去评论。这一过程实现了互动沟通,学生能看到其他人不一样的写作想法,对改写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由于学生有不一样思维,所以他们会对某一想法展开讨论,这时两位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产生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并且对本次的写作改写形成更多见解。互动性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写作形成自己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拥有明确的写作思路。当然,学生完成写作之后,也可将作文展示变为一个分享活动,共同展示,共同评价。

三、 结论

“5G+专递课堂”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深远影响,能打造不一样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注重课前预习,融入微课,设计预习任务,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充分展现“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收获,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姗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5G+专递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4(12):9-12.

[2]杜珠莉.网络学习空间在“5G+专递课堂”习作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15):162-164.

[3]吴婉清.初中语文教学与“5G+专递课堂”融合模式实践研究[J].智力,2024(13):17-20.

[4]黄华明.“小魔术”点燃5G课堂激情,“大联盟”助推教育均衡发展——“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校园英语,2023(48):16-18.

[5]林雪华.指向能力进阶的“5G+专递课堂”语文教学新样态探索[J].新教师,2023(8):62-63.

[6]李百玲.新课标视域下的“5G+专递课堂”教学新样态探索[J].新教师,2023(2):17-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