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分析
作者: 王萌摘 要:初中音乐是极富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课程。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音乐学习方式,还能够为学生更专业地学习音乐提供帮助。基于此,文章先对初中音乐教学意义价值进行了分析,又立足新课标要求选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147-04
传统初中音乐教学虽然也是分单元开展教学的,但知识是零散的,而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此外,这样的教学具有系统性、真实性、实践性。基于此,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背景开展音乐大单元教学。
一、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意义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
音乐艺术审美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大单元,学生将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这些作品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音乐体系
音乐体系是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在学习音乐大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构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法等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此外,学生还将学习音乐的表现技巧,如节奏、音高、音色等,从而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学生提升音乐实践创作能力
音乐实践创作力是指个体在音乐实践和创作中的能力和素质,在学习音乐大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实践和创作中。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合唱团、乐团等音乐团体,积极参与音乐表演和演出。而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和表达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音乐创作,例如,创作歌曲、编曲等。通过实践和创作,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这样的实践和创作经历,对于学生的音乐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学习音乐大单元,学生将接触到丰富的音乐作品和文化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了解这些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通过学习传统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国际音乐,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从而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提升全球意识。
二、 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
(一)立足整体,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是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一个系统化的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意义,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整体性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该选定某一单元,确定单元的核心主题。
(2)教师应该立足单元主题,确定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
(3)教师应该立足核心内容,分解教材的内容。
(4)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了解教案,进一步分解大单元的教学内容。
(5)在分解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搜索多种资源搭建包含单元各个章节中的整体性教学知识框架。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为例,教师应该立足整体,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做:
(1)选定单元核心主题。
由教材分析可知,此单元的单元主题可以确定为祖国颂歌。祖国颂歌是指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描绘了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伟大成就,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选定这一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尊重和热爱。
(2)确定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
通过教材分析可知,单元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一章节《唱歌 歌唱祖国》、第二章节《听乐赏画 红旗颂》、第三章节《欣赏 神圣的战争》、第四章节《伏尔塔瓦河》、第五章节《选听 在灿烂阳光下》。
(3)分解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单元划分,将教材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例如,可以将唱歌祖国颂歌这一章节分解为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歌词、曲调和演唱技巧等教学目标。
(4)了解教案和教学资源。
通过线上搜索,寻找相关的教案和教学资源。可以搜索与唱歌、听乐赏画、欣赏等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课件和练习题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5)整合知识框架。
将分解的教学内容和搜索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可以按照章节的顺序,将不同章节中的教学点进行整合,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例如,可以将唱歌《祖国颂歌》等章节中的歌曲、音乐和艺术欣赏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关于祖国颂歌的整体性教学知识框架。
(6)补充教学内容。
通过线上收集和阅读书籍的方式,扩展相关知识点。在《祖国颂歌》这个大单元中,可以扩展与祖国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祖国风土人情。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听乐赏画 红旗颂》时,可以引入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红旗颂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例如,可以搜集一些与祖国颂歌相关的音乐作品、艺术作品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学习。例如,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一首与祖国相关的歌曲,进行深入学习和演唱;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一幅与祖国相关的画作,进行深入欣赏和分析。音乐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深度。例如,在《祖国颂歌》这个大单元中,可以与语文学科结合,进行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写作活动;与地理学科结合,进行祖国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二)立足新课标,转变教师教学的理念,设计完整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能够将各个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合,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和深入的学科认知。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新课标,转变教学的理念,设计完整教学。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为例,教师应该立足新课标,转变教师教学的理念设计完整教学。结合实践分析可知,初中音乐教学有以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
(2)学生兴趣缺乏激发和培养。
(3)学生缺乏音乐实践和创作机会。
(4)忽视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立足以上四点和新课标课程理念,教师可以将教学理念转化为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施教。
(2)强调音乐实践和创作。
(3)关注音乐的多样性和学科融合。
(4)弘扬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多样性。
结合以上内容,教师就可以确定以下单元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欣赏,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理解和掌握《西风的话》《秋》《丰收锣鼓》等歌曲和音乐作品的歌词、旋律、节奏和表达的情感;掌握吹竖笛的基本技巧,能够演奏简单的音乐片段。
(3)学会编创歌曲,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和挑战;能够通过歌曲的教学、音乐欣赏、演奏、编创等多种教学活动来感知和理解音乐。
(4)了解《金色的秋天》这个大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能够进行整体概括;能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创作音乐;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秋天的音乐和展示秋天的图片,激发他们对学习关于描写秋天景象音乐的兴趣。
(2)感知:
歌曲教学:教师先播放《西风的话》原版音乐,让学生感受其旋律和节奏。然后,教师逐句教授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并进行合唱练习。
音乐欣赏:教师通过播放《秋》这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秋天的美丽和宁静,并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自主学习:
演奏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吹竖笛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吹竖笛,感受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编创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谁唱歌》的歌词和旋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编曲和改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选择不同的乐器、节奏和声,进行歌曲的重新创作。
合作探究:
学吹竖笛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练习吹竖笛,互相交流分享演奏经验,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共同进步。
编创歌曲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歌曲的编创。小组成员一起商议选择一首歌的内容、旋律、歌曲等,通过协作创造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3.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三)基于体验性,开展大单元音乐游戏,提升作品赏析能力
大单元歌曲活动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习者对歌曲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音乐元素、结构和风格,提升音乐表达能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基于体验性的大单元音乐游戏,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为例,教师应该基于体验性开展大单元音乐游戏提升作品赏析。在开展大单元音乐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对大单元的教学核心进行分解,并确定适合的音乐游戏项目。例如,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来说,可以将唱歌、欣赏和学唱京剧等项目作为游戏的内容。
针对每个游戏项目,教师需要确定相应的游戏内容和评价标准。例如,在唱歌项目中,可以选择合唱或个人演唱,并根据音准、表情、声音的清晰度等进行评价。在欣赏项目中,可以选择听音辨曲、音乐反应和情感表达等形式,并通过问题、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学唱京剧项目中,可以选择学习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并通过模仿和表演来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
为了开展音乐游戏,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关的设备和资料,如歌曲歌词、乐器、音响和录音设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作品分析材料、游戏卡片等,以促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布置适合游戏的环境,例如,调整教室的灯光、摆放乐器,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标准,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和评价方式,如可以组织分组比赛或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歌唱技巧,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通过问题、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学唱京剧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专业演员的唱腔和动作,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立足表现性,开展综合性演绎活动,提升表演能力
综合性演绎活动是指将学生将各个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立足音乐表现性特点开展综合性演绎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