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整本书阅读探析

作者: 张慧慧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整本书阅读探析0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以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为基础,构建特色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带动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学习实践中,能提高整本书综合阅读学习成效,进一步优化阅读指导的综合质量,使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040-05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构建特色的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综合性的阅读学习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阅读方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阅读学习体验和感悟。因此,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结合不同的课外阅读学习要点,积极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指导的质量。

一、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为高中三年学生的阅读量应该达到200万字,并且要综合探索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的综合性阅读,构建课内外融合的阅读指导模式,以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并且解析新课标的要求,能看出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为了可以构建比较科学的阅读指导模式,语文教师应选择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包括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教材中已经提供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也可以作为参考。同时,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独立阅读,因此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设置一些导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讨论,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此外,在综合性的阅读指导中,整本书阅读应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时,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且由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难以通过简单的测试进行评估,因此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写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分享、开展专题研讨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外整本书阅读训练的综合效果,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学习实践中,确保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积极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能结合课内教育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实现对学生综合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课外探究阅读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切实提升综合阅读指导的成效。

(一)优化课内整本书阅读,传授整本书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联比较密切,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将课外阅读分析作为前提,指导学生加强对课内整本书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为课外深度阅读做好准备,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高效和系统。在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先从课内阅读教学入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通过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本书的内容。在开始阅读整本书前,需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和计划。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进度,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笔记和总结。笔记可以帮助记录一些重要的细节和问题,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对全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学习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阅读学习体验。

例如,在课内《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就可以根据阅读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分析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高效化阅读的方法,为课外整本书阅读学习做好准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角度明确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深度:①了解背景。《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深入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在阅读前,对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将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②细读文本。《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通过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视角,展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细致地分析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理解情节的发展和转折。③把握主题。《红楼梦》以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同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题,包括爱情、婚姻、家庭、社会批判等。④分析手法。《红楼梦》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特殊的手法,如“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等。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分析和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影响故事的叙述和人物塑造。⑤深入思考。《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底蕴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小说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⑥对比其他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三部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相比,有很多共性和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按照这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对学生参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施合理化的教学指导,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体验这部文学作品,也能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实践中,为学生后期对课外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二)解析课内教育主题思想,推荐合适整本书书目

在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书目的精心筛选是阅读指导的重点,只有教师能按照课内阅读需求和群文阅读教学的需要,适当地为学生推荐合适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外深度阅读学习和实践中,使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推进。因此在课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解析教育主题思想,并根据这些主题思想推荐合适的整本书书目,这些书目可以是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是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传记、科学知识等,有效辅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学习,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从“人与自我”的主题思想角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①余华的《活着》,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人苦难的一生,探讨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存在价值;②曹禺的《雷雨》,这部经典的话剧展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命运的无情以及人性的冲突。从“人与社会”主题阅读指导的角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①《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丛书,这套丛书通过讲述多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强调了科学精神、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性;②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提醒人们反思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从“人与社会”主题阅读的角度,可以向学生推荐:①老舍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的无情;②加缪的《局外人》,这本书通过描绘一个对生活冷漠、理智、孤独的主人公,对社会的道德、法律、人性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此外,从“人与科技”主题教育的视角,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这本书通过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对科技发展、人类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合适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从分析整本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书籍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角度进行阅读分析,重点探究书籍的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学生提出独立的观点和看法,深化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体验,使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探究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训练,切实凸显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的综合价值,为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创造条件。

(三)设计课外阅读任务规划,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有效地引导学生制订课外整本书的阅读规划,能够支持学生高效化参与到课外阅读学习实践中,使学生能高效化阅读、全面化阅读。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阅读文本和阅读素材,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课外阅读任务和阅读规划,明确阅读探究的方向,从而使学生能高效化地参与到课外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选择《平凡的世界》(路遥)整本书阅读指导作为切入点,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课外阅读计划书,能按照计划书的指导积极参与到综合阅读学习实践中,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全面和高效,能提高阅读探究的整体成效。系统分析,《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作品描绘了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发生的社会变迁,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这部作品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充满了荡气回肠的力量。教师根据阅读要点和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要求,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阅读任务计划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结合任务书的要求参与到阅读学习实践中,能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系统挖掘,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保障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全面优化。

(四)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组织整本书交流分享

在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交流分析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外整本书阅读学习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到交流和思想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看法等,能形成延伸性的阅读效果,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书籍内容、主题思想等,进而进一步彰显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得到逐层次的优化。

例如,在《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中,为了能促进学生之间结合阅读体验进行共享和交流,教师就可以设计读书分享会活动,活动的组织规划目标为“提升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进学生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素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书中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以及人性的复杂性;选取书中的一两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的人物分析,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行动以及在整本书中的重要性;根据阅读和讨论的内容,进行短篇写作练习,可以是读后感、书评、人物分析等”。在活动的组织实施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看法等,提高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能力。如学生在读书分享会活动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发表自己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阅读看法,具体阅读分享观点如“在创作背景上,我认为《战争与和平》反映了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现实。托尔斯泰通过刻画皮埃尔、娜塔莎、安德烈等人物,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和行为。这部作品也表现了托尔斯泰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入思考,他反对战争,强调爱与和平”“我认为《战争与和平》探讨了爱国、爱情和友情等主题。在爱国方面,托尔斯泰通过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形象,展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的爱国情怀。在爱情方面,他通过娜塔莎的情感变化,揭示了爱情与婚姻的复杂关系。在友情方面,他通过描绘皮埃尔与安德烈的关系,强调了真正的友情应该超越利益和阶级的差异”“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叙事方式更感兴趣,《战争与和平》采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全知叙事等多种方式,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物和情节。然而,这种叙事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某些情节的描写上可能显得过于烦琐”“我觉得《战争与和平》对文学界的影响比较大,《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在文学形式和主题上的创新。这部作品对后来的作家在处理历史题材、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巨作,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体验到了托尔斯泰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感受到了他在处理复杂主题时的卓越才能。这部作品将会对我对当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等。在学生基于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行共享、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对课外阅读学习形成全新的认识,还能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阅读探究氛围,使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彰显,为高中生阅读素养的高效化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