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研究
作者: 林华淋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学理念,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深度学习理论往往更多要求教师与学生针对以往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不断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以此来让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开展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大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文章对深度学习进行分析,并对深度学习理论下的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059-06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为了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出色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持续优化教学思想、模式的重中之重。如今的教学领域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深度学习理念则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深度学习将会成为教学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对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来让深度学习在教学阶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 深度学习特征分析
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需要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之上,综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实现对单元主题的提炼,并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在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期间引入深度学习理论,可以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梳理,进而让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为了确保深度学习能够与单元主题式教学彻底融合,就应该从深度学习特征入手,以此来让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内涵,还需要深挖知识的潜在价值。在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中,应该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教学阶段不能让知识在学生学习中出现割裂的情况,只有深入挖掘不同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借助学习经验提高知识学习质量。对学生而言,只要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数学新知识与自身已有的学习经验相结合,就能够在当前的知识体系下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深度学习的关键就是赋予学生应有的学习活动与学习体验,深度学习理论重点强调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深度学习理论中,需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以此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活动期间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深度学习期间,由于知识学习的深度将会有所提高,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加强对知识、问题的理解,只有在数学知识面前始终保持怀疑态度,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学习角度出发,如果将浅层学习视为对数学知识的浅层记忆,则深度学习就会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因此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坚持具有批判性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深度学习期间将会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通过对这部分经验进行拓展与升华,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经验转化。在知识迁移的助力下,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将会相互联系,相同类别的知识能够在迁移过程中转化为全新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举一反三”。
二、 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内容研究
借助深度学习理论开展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从知识整体层面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为了让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教师就要从深度学习的角度明确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后续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在数学单元中的大单元学习主题,借助学习主题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掌握单元内的数学知识。在深度学习理论的引导下,可以将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作为确定单元主题的关键,因为单元核心知识内容将会在学科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因为核心知识结构非常稳定,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通常情况下,数学单元中的核心内容可以在梳理章节知识的过程中找出,只有能够衔接上一个知识点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的关键知识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单元主题式教学的价值。
(二)确定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
在明确大单元主题后,教师便需要制订单元中的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从教材、课程标准、学生需求等多个层面明确单元内部的数学学习目标,才能让单元主题式教学质量获得保障。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该将数学教材视为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单元内数学知识在数学单元教学课程中的地位,可以筛选出单元知识中的学习重点。在分析课程标准时,需要把握单元学习中内容的定位,并深入分析本单元中不同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找出单元知识中的关键节点。在分析学生情况时,应该从学生知识体系、学习经验等多个角度来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来统筹调整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寓教于乐,设计数学学习活动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单元学习目标来设计出合适的单元学习活动。在此期间,应该梳理教学阶段的核心知识并明确核心知识中的关键知识点,在分析教学内容时,应该厘清数学知识中的逻辑顺序,在整合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的关键在于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代入感,所以教师要综合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来调整教学内容,只有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需求,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加入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各不相同,所以应该尽量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是独立开展的学习任务还是以小组为核心的学习活动,都需要为学生留有开展自我反思与调整的空间。
(四)学习结果反馈,加强学习评价
在单元主题式教学期间,应该结合深度学习目标来开展深度学习评价,在开展学习结果评价时,需要专门打造多元化评价方案,即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单元主题式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只有将学习结果评价贯穿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时,应该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只有结合学生差异开展分层评价,才能让单元主题式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
三、 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
A小学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学校数学教学中引入了深度学习理论以及单元主题式教学,通过对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单元主题式教学进行教学实验,可以了解此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并提高单元主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将因此而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为了确认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核心的单元主题式教学效果,在实验中需要将“教学设计模式”视为自变量,并对如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等其他变量进行控制。通过调查分析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验样本为A小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学生数量共128人,实验阶段将数学期中考试分数平均值视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平均水平,通过对参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师共两名,教师A所带领的甲班级数学基础水平相对较弱,教师B所带领的乙班级数学基础水平相对甲班级稍高。为了最大限度规避由学生分组所造成的误差,在研究期间需要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并以小组的方式分别开展传统教学与单元主题式教学,通过对照分析来了解单元主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测试,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提高实验精确度。
在前期测试中,需要将提前编制完成的问卷进行修改,并通过调整问卷的方式来实现对测试结果的优化。在此期间,还需要借助SPSS来完成对问卷内数据信息的效度分析。通过对问卷一致性系数进行评定,一旦发现问卷中有一致性较低的选项,便需要将该选项剔除。在实验教学结束后,需要第一时间对单元主题式教学效果进行测试,测试期间不仅需要对专题内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要对单元主题式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测试,即针对采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测试。
(二)效度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理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通过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深度学习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好。通过在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感受数学本质以及数学思维,可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对数学教学而言,深度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与个人情感思维维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只有在教学阶段同时兼顾思维维度的发展,才能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为了分析问卷结果一致性、可靠性,并了解测量误差对正常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就需要针对调查问卷的回收数据信息进行可靠性分析。借助SPSS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卷整体Cronbachs α值为0.979,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同样满足了实验标准,因此由调查问卷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分析问卷时,效度检验采用额度KMO值,该问卷通过分析可以发现KMO值为0.9,因此数据中的各变量相关性非常好,Bartletts T球形度检验为8292.158,说明原有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整体效度较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因此以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为核心进行实验研究,其最终得出的结论能够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三)实验结果
以实验法为基础,针对实验组班级开展单元主题式教学,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实验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SPSS来完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归纳出两种数学教学模式相互之间的教学差异性。
1. 学生在两个课堂中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较高
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并理解、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综合理解以及运用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了解并利用基础性知识是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基础性任务。通过对“知识点综合理解与应用”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各个题项的平均分值在3.5以上,数据能够说明无论采用的是单元主题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学生都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基础知识培养。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基本掌握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并将相关数学定律应用在问题中,相较于对知识点的直观性理解而言,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对知识点的反向应用能力要略微弱于正向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双基”培养是数学教育的必然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虽然在教学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却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单元主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高阶认知
在人类的个体学习中,认知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内在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如果能够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就能够使得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对目标分类学进行分析,可以从应用、分析与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结束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测试,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数学概念进行甄别。通过从认知维度对题项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实验组相对对照组的认知能力更高,以单元主题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要普遍优于传统教学,这意味单元主题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单元主题式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应该以单元主题式教学为核心,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以此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3. 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情感投入是在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焦点,在深度学习思想下,可以借助单元主题式教学来为学生提供积极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借助积极情感来提高学习驱动力。在采用单元主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两个班级中,实验组借助单元主题式教学可以衍生出更多教学模式,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的作用下,能够深入数学课堂,进而让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教学而言,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来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相较于传统课堂,以单元主题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中激发积极情感态度,通过加强抽象化思维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自信心,自信心的提高将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激发更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