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滋养身心

作者: 王慧清

摘 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摇篮,只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我们才能获得身心健康进步与成长。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更应当从小对幼儿进行亲自然教育,引导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互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理解事物变化规律,由此奠定可持续化发展的有力基础。文章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从价值、策略及其原则三个方面入手,以理论联系实例的形式对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组织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3-0159-04

当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不仅仅是成年人,很多儿童也出现了“大自然缺失症”,即长期待在室内环境中,接触电子产品或忙于工作、学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便导致人们感知不到大自然的魅力,也无法对其形成敬畏、热爱的情感。这对人们个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也不利于大自然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加强亲自然教育,引导个体更多地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塑造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对他们进行亲自然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欣赏、品味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万物变化的奇妙规律,这对幼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有着突出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有效策略,以让大自然这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切实成为推动幼儿发展与进步的宝贵教材。

一、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价值具体如下。

(一)培养幼儿敬畏自然的意识

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幼儿将发现大自然中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这对其形成对大自然敬畏、珍惜、保护的意识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好似见惯了大树,但是对各种树木的生活习性、成长特点等知之甚少。在组织与开展亲自然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与大自然中不同的树木进行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从中,幼儿会发现梧桐树叶很像人的手掌、枫树的叶子在秋天会变红、松柏四季都是绿绿的;会发现大多数树木都是春天抽出枝叶、夏天茂盛生长、秋天则会从树上落下;会发现树木多的地方,温度适宜,空气也会比较清新、舒适……可以说,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幼儿与树木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多,从中,幼儿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见识,收获了众多有关树木的科学知识,而且也会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其能馈赠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这将有助于幼儿心中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及其信念。

(二)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品质

积极探索的品质是个体获得长远发展所必需的一项基本品质。幼儿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锻炼与发展幼儿积极探索的品质,让幼儿从小产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探索,且能在实际探索中有所发现与所得。在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品质的预期目标很容易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走向户外,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寻找,能找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如有的幼儿找到了西瓜虫,有的幼儿找到了小蚂蚁,有的幼儿找到了蚯蚓,还有的幼儿找到了背着房子的小蜗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发现不同种类昆虫的外表有着极大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此外,幼儿还发现这些小昆虫生活的地方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如蚂蚁是群居的,一只蚂蚁旁边往往会跟着很多小蚂蚁;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小蜗牛经常出现在墙上、墙角等地方……整个过程中,幼儿都在认真观察,仔细探索与思考,他们相互交流,并由此碰撞出了思维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在这一亲自然教育活动中,大自然成为孩子们一切探究创想的源泉,在享有探索自主权、主动权的基础上,幼儿的探索精神及其品质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与发展。

二、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创设亲自然环境,让幼儿能触摸到自然

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一切可用的素材创设真实的自然教育环境,促使幼儿置身其中,听到大自然的风声雨声,看到大自然不断变换着的美丽景象,闻到大自然中种种不同的气味,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幼儿才能更好地感知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也才能由此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幼儿园可以尽可能地开辟空间,为幼儿保留一块种植区域,让幼儿能亲自动手进行种植。如此一来,这一种植区域就能成为幼儿种植植物、观察与测量植物成长规律的一本“活教材”。幼儿在用小铲子开荒、弯腰撒下种子、拿着小水壶一点点洒水的过程中,在拔草、捉虫子的过程中,会深刻了解植物生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感知与体验到生命的多样性以及生命成长变化背后的奥妙,而这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过程显然会令幼儿身心愉悦、获益匪浅。又如,幼儿园若囿于条件限制,无法专门开辟大片种植区域,那么,教师不妨开动脑筋,利用废弃的水杯、洗衣液瓶子等自制花盆,在班级里开辟一个小小的“种植角”,引导幼儿水培红薯、水培大蒜等。依托小小的种植角,幼儿也能真正经历种植的实践过程,并由此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再如,幼儿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自制手工风铃,将其挂在教室的墙上,每当风轻轻吹来,自制的手工风铃便会发出一连串悦耳的声音,这便是大自然的一种声音;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安静聆听大自然中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这是大自然的另外一种声音;下雨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将大小不一的瓶子、罐子等放置在房檐边,雨水落到里面,声音大小、高低不一,也会演奏出大自然的另外一种声音……就这样,在积极创设的亲自然环境中,幼儿触摸、感知与体验到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着密切的互动,这都使得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情越发浓厚。

(二)巧妙运用素材,高效开展亲自然游戏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素材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这便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观察,大胆思考、勇于付诸实践。由此出发,教师便可以灵活运用身边一切可用的素材,借此引导幼儿巧妙进行亲自然游戏。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亲自然游戏中,幼儿将获得身心放松、愉悦情感的同时,其多方面的素质及能力也将获得有效的发展。

例如,有的幼儿园树木众多,教师便可以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间,寻找掉落的树叶,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带领幼儿利用树叶进行各种造型的趣味拼接、创造游戏。如有的幼儿用捡到的树叶拼出了小鱼的造型,有的幼儿用捡到的树叶拼出了一只正在水里游泳的天鹅的形状,还有的幼儿用多枚树叶拼出了一架小飞机……伴随着各种奇思妙想,幼儿利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落叶进行了想象与创造。这一趣味游戏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着秋之美,认识了秋季这一季节的变化与特征,在探索与创造中收获了快乐、锻炼了各项素养与能力。又如,幼儿园的树木需要定期修剪,修剪后的树枝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运出幼儿园扔掉。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修剪后的树枝入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利用。如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将捡到的树枝剪短一些,确保其能放置于瓶子之中,将瓶子里灌上水,几天之后,幼儿会发现离开了大树的树枝竟然会发芽;还可以带领幼儿利用这些废弃树枝进行编织活动,如编织成一个小圆圈,贴上装饰品,就变成了头上戴的小皇冠;还可以用一些较粗的树枝制作一把小弓……大自然是极为神奇的,大自然中的树枝也是有着别样的魔力的,幼儿在发挥想象力、大胆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获得了成长。

(三)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真正置身于自然

作为幼儿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与引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更广阔的大自然之中,让幼儿真正置身于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更加密切、和谐、融洽的互动。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真正置身于自然,也是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助于将亲自然教育的目标更好地落到实处。

例如,很多幼儿喜欢吃蔬菜、水果,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蔬菜与水果是如何生长的呢?不少幼儿并不知道。正是基于幼儿这样的疑问,幼儿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参观蔬菜瓜果大棚的研学活动,在大棚中促使幼儿与正在茁壮生长着的植物进行一次亲密的约会。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幼儿接触到了平时经常食用的蔬菜瓜果,像红通通的番茄长在番茄藤上;酸甜可口的草莓植株比较矮,贴着地面较短的距离生长;绿油油的韭菜不能直接拔出来而是要用镰刀从其根部割下来,几天之后被割的韭菜又会重新长出来……相信幼儿会充满着浓浓的兴趣积极参与本次研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蔬菜瓜果种植的知识,而且也能感知到人民群众智慧的伟大之处,正是因为有了温室大棚,有了适合的温度与水分,人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季种植蔬菜瓜果,而我们也才能享用到美味可口的蔬菜与水果。

三、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的具体原则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应坚持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亲自然教育活动要符合幼儿实际认知水平

同其他教育内容一样,亲自然教育要符合幼儿阶段孩子的实际认知能力及其水平,难度既不能过于抽象、复杂,以免幼儿难以理解,逐渐失去兴趣,也不能难度太小,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只有从幼儿现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同时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据此设计与开展的亲自然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融入其中,并切实获得进步与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带领幼儿用纸张剪出花朵的形状,然后组织幼儿前往公园,引导幼儿将剪好的形状放到不同的花上。就这样,原本由白纸构成的花的框架就有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美好。这一亲自然教育活动便于操作、容易开展,且在此过程中,幼儿切实形成了对不同种类的花形状、颜色、气味等的认知与理解。这便是一次别有趣味且富有实效性的亲自然教育活动。又如,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果树上挂满了累累硕果,幼儿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采摘的亲自然教育活动,即以研学的形式进行,前往采摘园,采摘苹果、柿子、梨等。在采摘的过程中,幼儿会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其虽然身体上感觉劳累,但是内心却是雀跃、兴奋的。此外,幼儿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之中,感受着秋天的风、阳光,知道了秋天天气的特点,更是边采摘边听教师或者种植人员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都极大地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其对大自然植物生长规律的了解。可以说,这一采摘性质的亲自然教育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而且感受到了自然、亲近了自然,是他们与大自然友好、和谐相处的美好过程,将会留给幼儿深刻的印象与体验。

(二)亲自然教育活动要充分形成家园合作力量

家庭是幼儿出生与成长的港湾,父母则是从幼儿一出生便始终陪伴着他们的人,可以说,家庭、家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家园合作,即主张家庭、幼儿园,家长、教师双方密切合作,有清晰、合理的统一教育方向,制订符合幼儿实际的教育目标,并发挥各自不同的职责与作用。在面向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亲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例如,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在园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知与体验自然,作为家长,也要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充分机会。如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引领幼儿多走出家门,走向户外。在小区楼下转一转,看看小区里种植的不同种类的树木,抬头看看每天的天气变化,天上的云有哪些特点,等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家长的陪伴与照料下,幼儿也会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感知与体验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与规律变迁。可以说,家长带领幼儿进行的亲自然教育活动与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的亲自然教育活动,两者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彼此影响、彼此配合,共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亲自然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内容不割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