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陈金波

摘 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科学指导学生,发挥写作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阐述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旨在为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47-06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所热议的话题。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设计语文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整体巩固及总体拔高的重要部分。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绝对性优势。因而,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写作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力求在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写作教学缺乏准确定位

准确定位写作教学能帮助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写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优势。然而当前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定位缺乏科学性。写作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最大,初中语文教师虽能够明确写作的重要性,但未能将写作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这就导致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写作教学与其他环节分离,教师通常会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再单独开设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没能完全融入整个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写作的综合性与重要性,导致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使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陷入困境。

(二)教学方法未能推陈出新

写作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学习任务,固定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确保写作教学的效果。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采用单一教学方法。另外,受应试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教师通常会给学生讲述写作的技巧,传授学生固定的写作模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或套用模板的方式进行写作。在写作主题的理解过程中,教师通常也会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硬性讲解所给出的材料,从中提炼出写作主题,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应试教学理念下的写作课堂,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未能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推陈出新。

(三)学生缺乏主动写作意愿

写作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良好的课堂效果要建立在学生强烈的写作意愿上。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生对写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缺乏主动写作的意愿。一方面,写作是一项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初中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积累及良好的表达能力。而初中生大多是在应试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感到思路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初中生习惯通过被动听课的形式学习新的知识,但写作是一项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学生需要通过主动构思,自主创新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有的初中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学习意愿。

(四)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

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初中生写出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当学生头脑中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时才能写出主题明确、表达清晰、富有创意的作文。当前初中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困,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封闭性的学科知识上,缺乏对素材积累的意识。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能够停下脚步认真观察生活环境,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及人情世故,在面对写作时学生经常缺乏思路,这种状况下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主题不明确,要么表达不清晰,要么缺乏真情实感,要么整体缺乏深度等。总之,学生缺乏丰富的素材导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以实现质的发展。

二、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理念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思维、价值观及品质等多方面的素养。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焦点,采用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认知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将写作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体系,时刻关注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语文教师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文化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创造力。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会给予写作准确的定位,推进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再以学生获得较高应试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会转变应试教学思维,而应用引导式、启发性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会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探究、交流、分享的空间,引导学生成为写作学习的探索者,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出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写作认知体系。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作文主题展开深度探究,明确写作思路,融入真情实感。因此,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三)提升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写作的意愿

发挥写作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首先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使写作学习变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是一种情感态度,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丰富写作教学的内涵,赋予写作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表达意愿。语言运用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语言运用素养提升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思维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审美创造素养的提升则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审美品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进行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表达的主动性。

(四)整体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高水平的写作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写作思路、准确精妙的语言组织能力、鲜明的写作主旨、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清晰的行文结构。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能整体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主动思考深度研究写作材料,挖掘其真实内涵,抓住写作的重点,促进思维能力提升。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学生能理清写作思路。在核心素养的提升中,学生会在日常学习中认真观察生活,用心体会人情世故,拓展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学习中,学生会综合现有的认知性,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写作主题,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实现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文化自信的写作教学策略

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写作情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学习资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涵养学生的文化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前,初中生写作的兴致不佳,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能抓住初中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创设写作情境时可以融入与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写作情境。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的教学为例,这堂写作课重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书写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写作开始之前,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李白的千古名句,每句诗词配以相应的画面以便对诗句进行诠释,如“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可配上漫天飘雪的画面,教师可向学生解释:李白对空中飘雪进行了认真观察,将其比作揉碎的白云,如果不是作者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很难写出如此佳句。如此,学生能从诗句中感受李白良好的观察能力,从而对本堂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文化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2. 以丰富文化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初中生进行写作的丰富素材。而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写作素材,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丰富学生表达能力,还能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入丰富的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发挥写作教学的力量,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教学为例,这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很多初中生在描写人物的特点时,通常会集中于对外貌的描写,这就使得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引入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林黛玉、王熙凤、关羽、李逵等。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原著中对于这几个人物的特点描写的语句,安排学生对名著中人物特点的描写展开深度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掌握从动作、语言、细节、外貌等多个角度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3. 以相关文化主题开展深度交流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大多缺乏深刻的立意,行文主旨也不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融入能深化学生的写作立意,提升学生写作的文化内涵。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相关的论述,教师可以将文化主题引入写作教学,组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学习。在主题探究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与同学相互交流沟通,能深化对文化主题的认知,掌握描写文化主题的方法,学生能围绕文化主题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写出具有深度的作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抓住细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比较喜欢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从细节处描写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习俗。如教师可以布置以“除夕夜”为主题的预习任务,组织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搜集、筛选及整合资料等形式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实现对写作主题的深入交流。学生可以结合除夕的来历、各地的习俗、自身的节日经历深度剖析庆祝除夕夜的细节,从而整理出详细的写作内容,深化对除夕夜的文化角度认知。总之,以文化主题为写作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写作主题展开深度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使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提升语言运用的写作教学策略

1. 积累词汇,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写作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然而当前初中生所储备的词汇量仍然不能满足其写作需求。因此,有的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表达不准确或者重复表达的现象。在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以丰富的词汇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然而,词汇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教师应将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将词汇积累这项学习工作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累新的词汇,并拓展、延伸新词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引入带有新词汇的语句,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促进学生对新词汇的内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渗透写作教学,组织学生摘抄书中的精彩语句,并对书中的可取之处进行仿写或扩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实现学生对美文美句的积累。通过采用以上方式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强化学生对语文词汇的积累,解决当前初中生缺乏词汇表达的问题,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

2. 多面解读,拓宽语言表达维度

优秀的作文不仅体现在措辞的准确性、多样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写作主题阐述的多角度方面。当前有的初中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流水账”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观点具有片面性与单一性。带领学生多角度解读写作主题能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写作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使作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提升,带领学生多角度解读写作主题,健全学生的语言表达维度,使学生能以简洁的语言提升写作主题的表达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面解读“人物精神”这个主题,拓展学生语言表达的维度。教师可以以“母亲”这个角色作为共同研究的主题,组织学生探讨:“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的絮絮叨叨中;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不辞辛苦的劳作中;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对孩子大方对自己抠门中;还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每一次反思自己向孩子靠近中。在分享交流中,学生对母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掌握了多面展示母爱的思路,在多个维度的诠释中,学生笔下的母爱才能更全面、真实。这样,学生就能从更多维度表达写作主题,改变内容枯燥单一的写作现状,使写作内容更加饱满充实,使语言表达更加完善清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