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赵颖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一种趋势。语文学习任务群指的是把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组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将基于学习任务群来开展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65-05
作为基础和核心的教育科目之一,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师难以应对。一方面,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面临教学内容繁杂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总是选择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习效果日益低下。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运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联系的学习任务组成的教学单位,其中包含语文教学中所需的有机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打破了书本知识的界限,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广阔的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提升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文章将探讨如何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实践。
一、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来保证活动内容不会脱离轨迹。因此,在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要知道,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怎样去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前,明确教学目标是必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要点、内容和范围。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清楚地去了解哪些是要学习的重点,并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目标来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在一开始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所以说,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以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适应全体学生。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此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以“学校生活”为主题来开展语文教学内容。通过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新鲜的事物或者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在教学《花的学校》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在校园中所见过的花朵,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见过哪些奇特的花。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描述各自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既能带动课堂活跃的氛围,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 提炼单元核心主题
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中,单元核心主题的提炼是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一步。提炼单元核心主题是指从该单元所有的文章内容中概括出一个贯穿全单元的主题,通过该主题将知识点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和组织,达到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摸索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结合,使学生在文章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而这种内涵正是教师所要提炼主题的指引方向。当单元中所有的文章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以之前的教学铺垫来提炼出相应的单元主题。通过提炼单元核心主题,教师能够将这些散乱的语文知识点和所要布置的学习任务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使得学生在掌握单元内各个知识要点的同时,也能建立起相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脉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此外,通过整合和组织单元的文章内容,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教学重点和学习任务明确传达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最终将所学知识和语言技巧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因此,单元主题的提炼对实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单元的所有文章整合到一起去分析每篇文章所要共同表达的含义。通过整合所有文章表达的含义,教师能够准确地提炼出该单元的主题是“美好品质”。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清楚地指导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司马光》的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司马光身上那种勇敢和冷静机智的品质;在《掌声》的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感受到英子在受到鼓励后的那种阳光自信:在《灰雀》的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了解到列宁对孩子们的呵护和关爱以及孩子们的天真诚实;在《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体会到白求恩身上那种对工作极其认真的精神。因此,以单元主题来展开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 基于单元主题开展生词教学
生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的一部分。通过将生词与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单元的教学内容中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生词的魅力和意义,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学习生词。因为这些生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也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在大单元的学习任务中,学生通常需要合作来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那么在生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样可以互相帮助并提问生词,从而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生词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种由学习任务群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生词学习路径。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将单元中的生词安排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并且每个任务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和依赖关系。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词学习路径,从而形成对生词的整体认识。这种有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并明确该单元的教学主题“学校生活”。然后,根据单元的主题和要求,选择教材中与“学校生活”相关的生词,并结合生词的词义、词形等方面的知识点来设置学习任务并开展教学。在本单元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与《花的学校》中,里面的生词可以组成有联系的内容,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服装”与《花的学校》中的“衣裳”含义相似。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一个找出近义词的学习任务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情境结合的任务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习任务中的情境设置要能够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生词运用到场景中去。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让学生运用单元中所学的生词来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 基于单元主题开展诗歌教学
诗歌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内容。在掌握诗歌的单元主题之后,再将单元中的诗歌教学内容划分为大大小小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诗歌板块的学习效果。对语文教育来说,诗歌的文学形式比较独特,能够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也能够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描绘作者所表达的美景。在诗歌单元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来丰富诗歌的语感,通过翻译来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学习任务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到诗歌的表现技巧,如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这些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可知该单元主题为“祖国山河”。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该主题来引入本单元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并布置各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在《望天门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关于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在创作《望天门山》时的背景和意境。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进行该诗歌的听读,让学生感受到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诵语感。在学生对该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利用关键字词去分析诗歌的意思并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这样的学习任务,既使学生完成了诗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因此,基于单元主题来布置学习任务,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基于单元主题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教育培养的中心,而且是其他学科所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对阅读板块的教学,教师也要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要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常常具有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性。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所需要的,更是整个语文教育所必需的。所以,教师应该就此能力的培养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开展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每个学习任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联想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提炼出单元的核心主题之后,依据该主题来设置学习任务,让每个学习任务都围绕该主题来进行,这也是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向单元的核心主题靠拢,以此来掌握该单元全部的学习内容。因此,基于单元主题来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该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故事”。接下来,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来进行教学。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还看过其他类型的童话故事吗?”在得到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再收集一些优秀的童话书本,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提供给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每个故事之后将童话中每个角色身上所具有的品质描述出来。接着,再将这些品质和课本中所讲人物的品质做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既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使学生学习到童话故事中一些角色的优良品质。同时,拓展性的阅读教学也诠释了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让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六、 基于单元主题开展习作教学
除了生词和阅读的培养,习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的教学模式中,习作教学的内容将会更为全面。教师能够通过对整个单元的把控提炼出相应的主题,那么习作的主题也就与之相对应。习作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并通过构思和撰写来展现学生独特的思维结构和创造力。同时,由于习作要求综合运用语文的各方面内容和技巧,学生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展示自己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此外,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其独立的内涵。通过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去表达这些内涵,能够使学生在创作中清楚表达自己的中心主旨。所以,通过围绕单元主题来布置习作任务,学生可以将本单元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创作中,这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先要明白这是一个策略单元,其核心是“预测”。那么习作的主题内容也可以围绕“预测”来设置。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习作任务。教师先要给学生播放一张图片,上面的内容是一个大土豆和两个小土豆紧紧地挨在一起。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图片中的内容去创作小故事。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与该单元的主题“预测”十分贴合。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性地去启发学生。如果有些学生无法构思出完整的故事,这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来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习作任务,既保证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依据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在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安排与之对应的习作任务,并保证该习作中心要涵盖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这样整体的大单元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