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张逢建

浅议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0

摘 要: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题目设计考虑考生总体水平,试题内容依据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难度以学业质量水平二为依据。深入分析高考英语试题,探究命题规律和特点,对有效、高效备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探究了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笔试部分的出题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关键词: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核心素养;命题规律和特点;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085-05

一、 试题和答题情况分析

2023年高考英语试题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结合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发挥高考的选人、育人功效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考试题突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作用。广东省采用的是新高考全国Ⅰ卷,难度与去年持平,重点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新鲜事物的了解,强调考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题目类型见表1(听说部分另计):

以阅读理解为例,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目设计科学,考查维度多元,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表2)

从宏观角度分析,试题重点突出以下功能:

(一)立德树人,注重核心素养

A篇介绍的是有关单车租赁和游行的话题,文章虽然是关于外国城市阿姆斯特丹的,但也是和北师大教材必修三Unit 8 Greening Living lesson 3 “White Bikes” on the Roads话题相关的内容,倡导绿色出行和提升环保意识。A篇题目设计以细节题为主,考生答题正确率较高。B篇介绍了John Todd自小就对自然自身如何解决问题感兴趣,长大后设计出了具有污水净化能力的生态设计,从而达到环境自我修复的功效,为环保做出了贡献。题目类型有推断题(24、25、27)和写作意图题(26),题目难度有所上升。

试卷阅读第二节的选句填空题讲述了人要学着适度自我谅解,文章中“To err is human.”经典语言的出现让考生认识到,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和积极引导自己呢?文章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列出个人优点或做过的好事、让家人或朋友也参与其中并彼此交换看法增强自信等。除了能理解文章并解决所设置的问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环保观念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做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人,不仅要注重个人的思想成长,还要关注自我认知和周边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体美教育,夯实全面发展

试卷的选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阅读理解C篇核心内容是数字极简主义的要求以及原理,D篇中心为群体智慧效应,CD两篇阅读的题目设置为细节题(28、31、33、34),猜词题(29),主旨大意题(30、32)以及观点态度推断题(35),文章选材于社会新观点,考生难以理解,而且文章词汇相对深奥,长难句较多,CD篇题目得分率较低。因此,考生多了解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是有助于高考备考的。完形填空讲述了在越野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Baily救助一位受伤运动员,将其背至终点接受治疗的事迹,Baily虽然失去了比赛成绩,但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通过体育素材的选取,让考生注重健康的身体审美和塑建美好的心灵,而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敢丢,应该传承和发扬。今年英语高考的任何题目类型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篇填空(话题:“小笼包”)、书面表达(课堂随机分组练习口语),都与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考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越多,思想越与时俱进,那么答题的质量会越高。因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与平时的语言能力训练、思维品质培养紧密结合。例如,阅读理解教学可以采用学生互相用英语提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中也凸显了中国元素,语法填空介绍了中华传统美食小笼包。民以食为天,通过传统美食或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考生的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考生应多实践多体会,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知其味。语法填空题难度系数较低,但文中长难句和稍陌生的词汇给考生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56题tasty,如果不能正确分析此长难句的结构,可能会填tasting、tastes等错误答案。因此,平时需注重从主题语境出发,扩大阅读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关注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包括中国道路故事(展示中国制度);中国梦故事(中国力量);中国人的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故事(中国方案)等。

二、 结合试题给出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教材和考试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高考试题的难度和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要求相一致,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落实学习任务,高三备考应注重知识的汇总和迁移,适当增加科技、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阅读材料,多从英文网站或杂志获取教学资源,多留意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或现象,并把这些事务和现象融合到备考之中。比如,试卷的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书籍数字化极简主义并教会读者运用此原理进行简单的数字生活方式。该文章中出现了10多个经过构词法即合成、派生、转化的单词,而没有被课标收录的单词被设置成了29题的猜词题。考生应具备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同义、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语境等线索推断词义句意的能力。D篇来源于纯英文网站https:∥www.npr.org(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介绍的话题内容是群体智慧效应,即实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基于大量独立估计的平均值可能相当准确。此类话题或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极难遇到的,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在平时的阅读中能适当渗透相关话题的文章阅读教学,则可以极大地增强考生面对这类话题的自信心,减轻学生考试时的心理压力。要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就要在复习中以基础词汇、语法为重心,尤其重视高频词汇词义及其运用的掌握:在复习过程中,拓展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基础复习过程中树立英语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同时,培养学生解读长难句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注重把握语篇结构在理解文章和解题方面的运用,语篇结构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要义,解答推断题,观点态度题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语法填空是将中国故事通过篇章展示,考生要在篇章中正确使用语言,因此在语法复习过程中要建立系统的语法知识结构,掌握知识本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方法逻辑。在此过程中夯实词汇基础非常关键,要强化核心词汇的记忆与运用、形近词辨析、熟词生义、构词法等。应关注特殊的词形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词性转换的规律,兼顾规律的普适性和个别单词的特殊性。当然也要强化训练重点语法知识,从词法和句法入手,专题过关,通过综合练习来考查对语法的掌握情况。词法以词性分类(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虚词:介词、代词、冠词、连词);句法以句型分类(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重点突破动词的用法(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以及非谓语动词),尤其注重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的分析。语法填空正确率较高的考生,不仅说明其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也表明其是理解文章中的中国故事的。现在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分数高,还要能力强,建议老师授课时要精选知识内容,精讲问题方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及分享感悟。

(二)整合教材资源,重视语篇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构建

教材的选材和语言是非常地道的,在教材资源的整合上可以进行大单元设计和教学,重视话题现象,延伸阅读深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认知能力,强调阅读技巧的输入和运用,把整体阅读和文章的主旨、线索、脉络等相结合,多次练习,注重文章结构和词汇积累。而语篇分析能力可以帮助考生梳理语篇框架,探究主题意义。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培养学生提炼段落大意、层次性地梳理语篇内容的逻辑性思维。学生通过阅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关主题的说明文,基于英语原版的公告、广告、说明等能获取相关信息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在备考过程中增强解题能力。因而,平时的教学应扩大英文课外阅读,尤其是和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社科类相关的文本,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去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三)分类主题语境,归纳词汇基础,拓展主题阅读

结合相关的教材学习或复习时,可以把单元的话题归为相关主题,比如,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 1 Life Choices,本单元的话题就是生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一话题归为“健康生活”,而相关话题的词汇就可以从饮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人生选择等各个角度去归纳和整合,同时结合相关的文章阅读,倡导大家开启重新阅读书籍的生活方式。词汇教学要拓展词汇的外延意义,让学生学习词汇(块)在不同语境或者文本中的应用,单纯的记忆词汇效果不佳。

下面以阅读D篇为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探究设问方式,挖掘命题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图1)

阅读D从经典现象(phenomenon)、底层逻辑(underlying logic)、新研究发现(new finding)和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四个角度呈现了“群体智慧”效应的已有理论和最新发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科学,培养对已有现象的辩证思考能力。四个命题以语篇主旨为线索,聚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第一题“What is paragraph 2 of the text mainly about?”为段落主旨大意题,结合第一段提出的概念,考生需要提取第二段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提炼。第二题“Navajas study found that the average accuracy could increase even if        ”围绕第三段新的研究发现设问,考生需思考研究过程,归纳影响研究结果的关键变量。第三题“What did the follow-up study focus on?”考查第四段考生分析总结研究焦点的能力。第四题“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Navajas studies?”围绕作者的情感态度设问,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阅读命题以文章主旨为线索,既考查学生归纳建构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生梳理语篇框架,探究主题意义的能力。

(四)优化情景设计,强化书面表达,提升思维品质培养

2023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通过不同素材下的情景设计,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以及灵活性,重在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基础写作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课堂有关,贴近生活,但题目只列出情景和写作提纲,让考生在给外教的邮件中把随机练习口语的问题进行反馈,具体提出什么建议就很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学素材就在身边,高考备考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灵活展开。读后续写的内容则是作者参加了写作比赛,从不喜欢写作到最后享受写作比赛的乐趣,而不在乎能否获胜,要求考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续写自己在得知比赛结果后以及颁奖典礼后的故事发展。写作的颁奖场景可以结合个人生活的实际,而续写的第二段则是师生交流后的感情升华,需要考生自己去研究。本篇读后续写给考生思想上带来的是要敢于面对挑战,增强自信。书面表达需要考生在加强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挖掘个人的知识储备,注重辨析文化具体现象,结合具体语境表达个人观点和解决具体问题,并能通过正确的思维判断在写作中突出个人优秀的思想品德。书面表达的高分建议是能围绕中心话题,优化句子表达,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卷面干净整洁。读后续写注意情节上与原文的连贯,精彩的情节设计,外加扎实的语言功底(句子结构、词性的正确使用、谓语形式、丰富的句型结构等),可以让作文增分不少。但也要避免词数不够或过多、写作内容虚假空洞、生硬使用模板套句。书写方面尽量注意非智力因素,比如,卷面要干净整洁,避免字迹潦草、涂改过多、字号太小又不工整等现象。

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高考试题是以充分体现核心价值的问题情境承载考查内容(教育部,2019)。例如,阅读B篇记叙文讲述了John Todd孩童时期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获取灵感,长大后借鉴自然界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不断探索实践来解决问题(清理污染物)的故事。John Todd亲自实践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科学探索精神都在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考生亲自动手做,尝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应用文的情境为:假定你是李华,外教Ryan准备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人一组,让大家课后练习口语,你认为这样分组存在问题,请你给外教写一封邮件说明问题并提出建议。这个写作任务实际考查的就是课标里提到的:根据具体交际情境,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如礼貌、直接或委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教育部,202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