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 官秀金

课题基金:文章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课堂深度学习评价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11)的研究成果(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作者简介:官秀金(1971~),女,汉族,福建三明人,清流县城关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音乐基础教育。

摘  要: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和深度体验,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可为。在全面改革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时,教师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起点,精心组织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深入感悟、理性鉴赏和大胆创新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初中音乐学习技巧,实现乐学善学,享受音乐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音乐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0-0136-06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着手,站在学生的视角,结合初中音乐学科的基本特征精心组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利用立体多维的深度学习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享受音乐学习的全过程。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深度分析基于深度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意义和对策,主动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对症下药以及高效教学,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个性化成长助力。

一、 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也被称为深层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在批判性学习的过程中,依托正确的思想将新输入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自主迁移新旧知识,实现科学决策和活学活用。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深度学习被反复提起,这一学习模式离不开教师的恰当引导。教师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对主题核心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从微观视角看,深度学习的特征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学习目标的深层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度整合、学习过程的深入构建及学习结果的深刻应用。深度学习十分注重学科本质,以深度剖析及挖掘学科知识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基本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全面深化音乐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音乐问题,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内容的深度整合体现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同一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深度学习,学习者能够主动挖掘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学习材料之间新旧知识的相关性,真正实现深度整合,将所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习过程的深入构建则揭示了深度学习的探究性、理解性、整合性和主体性,十分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式学习及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学习者需要始终秉承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深度思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在归纳演绎、对比类比以及分析综合中逐步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学习结果的深刻应用体现了深度学习以迁移和应用知识方法,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涉及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三个层面,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探索新知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与个体的群体沟通能力、使用外界力量的能力及自我认知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初中音乐教师理性分析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将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工作,选择契合学生认知期待和最近发展区域的教学对策,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实现高效学习和快乐学习。

二、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意义

(一)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极大挫伤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以教传授音乐知识为主导,要求学生学习基本音乐知识并掌握学习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直接被忽略,学生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不足,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基于核心素养以及学生深度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能够打破这一现实困境,教师会密切关注教学内容,理性分析教育碎片化的现实矛盾,积极整合碎片化知识,体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将趣味十足的音乐元素导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音乐学习,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高效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够形成主人翁意识,自主探索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打造高效课堂、品质课堂、生本课堂大有可为。在深度学习时,学生不再简单学习及运用基本知识,而是主动感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尝试利用所学习的音乐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在掌握音乐核心技巧、提升个人音乐学习能力的同时,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批判性思维,个人的核心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也可以省时省力。

(三)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落后的教师讲学生练教学模式导致初中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教师过多关注主观判断和经验总结,学生缺乏深度学习的意愿,核心素养的不断锻炼。随着初中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师主动打破教学常规,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放下教学权威地位,不再过多关注师道尊严,在与学生情感交流和共享经验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确保教学策略手段和方式都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认知偏好。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师生距离越来越近,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三、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改革要求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改革耗时耗力,教师应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充分凸显音乐教学的优势,主动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核心内容着手,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深度探究活动,结合学习目标开展持续性评价。

(一)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

初中音乐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起点,诸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学生需要逐步习得音乐学习技巧,形成良好的艺术品位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教师需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合理划分教学板块,理顺教学思路,结合核心内容群分解若干个小的核心内容,逐步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和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轻松上阵。经验丰富的教师着眼于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围绕核心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着力解决同一类问题。在单元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音乐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带领学生分析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传授音乐学习方法和思想,深入分析基本学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和准备,确保学生能够使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出色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设计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作为深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不容忽略,教师需要将问题教学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逐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够在问题驱动下认真探索新知,不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科学高效的问题情境应用贯穿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始终,教师需要主动展现现实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音乐化情境将现实的音乐问题抽象成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感知情境中了解问题的本质及原貌,分析问题背后的知识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深入探讨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及广度,协调和平衡教学预设及教学生成,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及思维层次。

(三)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深度研究

为了让学生经历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音乐教师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从音乐问题着手,深度分析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概念,严格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政策,始终围绕音乐核心目标组织开展深度探究活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从解决什么问题着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审慎判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营造自由宽松、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及氛围,确保学生能够沉下心来主动学习音乐的知识。

(四)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持续性评价

以学习目标为主导的持续性评价要求教师综合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检测及灵活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挥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和检测价值。深度学习过程与教学评价相伴而生,形成性评价占据主导,涉及的评价形式和手段各有不同。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元认知冲突,强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并促使学生自主反思,灵活调整个人学习过程,进而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式评价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比如“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了解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分析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效整合层次多样、主题鲜明的题目,保障持续性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人性化,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教及以评促学。

四、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方法

(一)目标导向,精心设计音乐问题链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理顺教学思路,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试错,坚持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向,保障正常的音乐教学节奏和进度,实现高效教学和精准发力。首先,教师应深度剖析教材,整合多种教学对策,结合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实质需要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定位个人的学习目标,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十送红军》时,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以学生在旋律起伏的音乐节奏中深入感受音乐要素为起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教学目标的驱动下,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密切跟踪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分析学生的身心变化,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落地。其次,教师需要依托教学目标构建问题链,适当抛出不同的问题。在层层设问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大胆作答,深度品味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广度及效度,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问题链的设计比较复杂,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直接关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充分发挥问题链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分析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提前预测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严格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学逻辑顺序串联多个问题,实现层层递进以及循循善诱,着力解决难度系数偏高的音乐问题。最后,教师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问题链相结合,带领学生探索新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音乐学习任务并说出个人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在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后,教师需要适当拔高问题的难度,站在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等多个视角逐步优化问题链,保障问题的衔接性以及递进性,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避免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二)情感主线,强化音乐学习体验

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艺术,音乐的教学难度系数偏高,离不开学生的深入体验。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对教师非常依赖,这一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教师需要结合音乐这门课程的教学属性以及学科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音乐之美,让学生能够留下良好的审美体验,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所涉及的学科元素较多,包含音乐节拍、旋律和音符等多种音乐元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感知以及情感体验。教师首先需要始终坚持情感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实现课内外教学与音乐情感的无缝衔接和高度契合,让学生能够在静心思考、深入品味的过程中领悟音乐中的情感元素,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保持较强的深度学习自信心,通过深度学习提升个人的音乐核心素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需要从传统音乐着手,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不同古典乐器所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结合个人对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理解品味歌曲背后的思想情感,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确保学生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和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民族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相对比,鼓励学生反复学唱,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体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及生动性,站在历史的高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行为习惯。在深入体验和大胆感知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锻炼,能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新知,不再成为知识的容器和书本的奴隶,个人的学习体验越来越深刻和透彻。其次,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在设计问题链以及组织学生感知音乐之美时,教师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抓住学生理解音乐问题的关键,理性看待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上的不足,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和教学逻辑。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音乐核心素养有待提升,学习能力不足,如果教师过多关注音乐知识的简单介绍,就会挫伤学生的深度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断层。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站在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进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顺利过渡,让学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源源不断的学习热情,积累丰富的音乐学习经验,留下深刻的音乐学习体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