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中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韩倩

语篇教学中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0

作者简介:韩倩(1989~),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语篇教学,即从理解整篇文章出发,首先运用原有语言知识储备重点把握所读文章的重要语言线索,获取整篇文章的总体印象,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思想、重要信息,以达到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语篇功能、结构的理解能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对语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语篇教学;实践探索;语言线索;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075-05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听、说、读、看、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性,进一步强调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沟通与交流,让语言实践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小学英语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与习得能力。因此,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语篇板块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能对语篇有整体的理解与把握,而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应用语言,提升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使其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有意义。

针对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我多次结合具体的课程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在刚开始进行语篇教学时,往往会急于逐一解决每一个语言点,常会落入类似于词汇课、句型课一样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整体情境的创设。同时,在理解文本内容之后,鉴于长期形成的固化教学思维模式,又更加关注文中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与梳理,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意识到上述问题后,我针对从课前导入到文本教学这一过程,逐步对语篇版块的教学做出新的尝试与实践,不断地反思与完善,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语篇教学新方法。现以新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为例,浅谈一些在语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想法和改进措施。

一、 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

(一)结合老师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片段一】

T: Look, its me.

(出示自己的两张照片)

Now, Im in Nanjing. Six years ago, I was in Beijing.

(继续出示照片对比)

Now, I can cook. Then, I could eat. But I could not cook.

T: This is me. Now, look, I have some interesting pictures. Lets try to talk about them. Ok?

【教后反思】虽然一开始,老师介绍自己的部分看起来是结合实际了,并且后面有趣的图片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在和过去的一种对比,但是却忽略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的环节。尤其是部分学生看了这幅图后,都在讲图中的信息,却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片段一修改1】

T: (删除图片)This is me. So, how about you? Talk about yourself with your classmates, ok?

【教学反思】在另一个班,我用了这一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性较差,反应也没有预设、想象中的热烈,很多学生只能想到老师刚刚介绍自己时说的那几点,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进行新的补充,因而答案也显得千篇一律。经老师提醒后,个别同学能说出诸如:Now, Im in grade six. Six years ago, I was in grade one.这样的介绍。但是,效果平平,没有达到预期的想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效果。

【教学片段一修改2】

我针对这一课堂现象,结合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度进行了反思,同时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果是之前介绍的两个例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那么是不是把自我介绍的信息设置成开放模式,学生思维就能发散了呢?

T: Look, its me.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iss Han? Ask me, please.

(出示一张和自己有关的表格,里面的信息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来提问。这样,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慢慢地通过课堂提问,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也渗透给他们,在接下来的班级谈论与交流的时候,让他们都能够表达与自己有关的方方面面,鼓励他们敢于说出来、表达出来)

回答的过程中,作为对自己信息的补充,将过去与现在对比的知识向学生渗透下去。

1. 回答年龄,不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学生:six years ago, I was twenty years old.

2. hobby: I like going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But many years ago, I could only buy them in the market.

3. I can... But...years ago, I could not...

4. Now, I live in... But...years ago, I lived in...

T: This is Miss Han. How about you? Now talk about yourself with your classmates.

【教学反思】这一次,学生再进行讨论的时候,思路就非常开阔,能谈的话题也比之前多了不少,在听取他们的课堂教学反馈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的学习状态不错,同时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的成就感都有所提升。

(二)设计能够调动学生思考、总结、表达的话题,让学生真正用英语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二】

在进入文本学习后,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抓取一些关键信息,然后再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细读文本,从而对文本的关键语句、结构、中心思想等有一定的把握,最后再次回顾文本,强化文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T: We changed a lot. So, how about Mikes family? Please listen and watch carefully and tell me how many family members do they talk about?

【教学反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聆听文本一直是通用的做法。可是,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听、怎样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文本中信息量相对较大,所以我尝试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现,设计的问题似乎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在文中找到答案即可。并且所设计的问题除了简单,还似乎有点走题了。学生会困惑,刚刚讨论的不是自己前后的变化吗,怎么突然来数文中提到的家庭成员人数了?这时,我转换思路,决定不妨放手,试着让学生仔细听一听Mike一家这些年的变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前后信息对比,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信息进行表达的能力,而不在乎学生能听出来几个,说出来几个,哪怕只说一个家庭成员前后对比的信息,都值得表扬。

【教学片段二修改】

T: We changed a lot. So, how about Mikes family? Please listen and watch carefully andtry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Mikes familys changes. The more the better.

【教学反思】这一次,学生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孩子都能针对老师的问题说出一两点,并且语言表达相对比较流利。所以,相信孩子们,他们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潜力、更加优秀。

(三)结合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一独特之处,设计话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维持学生的表达热情

【教学片段三】

T:在最后的提升环节,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

We know Mikes family. How about your family? Talk about something about you and your parents, or your family members.

【教学反思】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情况都能说一说,可是谈到父母、长辈时候,却说不出什么来,很多都是仿照书上的例句。我反思了一下,可能孩子们平时没有太关注这些方面,一时想不起来。于是我想把这一项练习变成家庭作业,或许更加合理、可行。

【教学片段三修改】

T: Now, we are in grade six. We are going to graduate. Try to compare yourself with the one when youare in grade one. Talk about your Then and now.

【教学反思】首先,这个活动主题很契合学生眼下的状态,同时也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题目就是:Then and now。在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Then and now,不仅点题,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其次,我发现学生的反应很积极、热烈,因为讨论的是关于自己的话题,并且之前已有铺垫。再次,作为六年级即将小学毕业的孩子,回忆一年级时的自己,内心肯定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感,通过这节英语课的“语”“篇”抒发小学生活的情怀,也是引导学生热爱母校、热爱校园生活的“课程思政”。

二、 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的理解,研而后知深度

小学英语教材是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素材和资源,而读懂英语教材并能高效运用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如何将教材中冰冷的知识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并通过教材中的文章篇目通过语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则需要教师能够进一步认真研读教材,从深度与广度上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高效组织教学活动,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1. 文本处理,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之前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是怎么去教,却没有细细地研究,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重点和难点分别在什么地方,如何基于重点难点来进行教授。Unit 4 Then and now这篇文本,学生应重点感受Mike一家的变化以及能够由此衍生出关注自己的变化、家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等。而难点在于文中几个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只有在抓住课文重难点的时候,教师才会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解决这些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