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拓展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作者: 范伟忠
作者简介:范伟忠(1989~),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摘 要:随着摔跤校本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体育拓展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研究中,我们构建了拓展课程活动的目标体系,探索拓展课程活动的有效实施,研究拓展课程的指导策略,建立拓展课程的评价体系,逐渐深化了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关键词:《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拓展课;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110-05
一、 研究缘起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参加摔跤活动,能在对抗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意志品质;能够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审美情趣。《摔跤吧·少年》拓展课程的开发旨在对传统摔跤的弊端加以破解,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不仅喜爱摔跤运动,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摔跤运动中来。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学是学生接收运动知识与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感兴趣、愿参与的教学内容。《摔跤吧·少年》的课程开发是弥补学校体育课程的单一性问题,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路径。
(三)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名体育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具体路径,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笔者的专项就是摔跤,10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磨合,对摔跤运动有了一定深度的认知和感悟。在完成日常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学校摔跤社团的训练与指导任务,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省、市摔跤比赛。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需要开发一本立足初中生、立足学校发展、立足自身发展的校本课程。
综上所述,《摔跤吧·少年》课程的开发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 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高效率地开发好《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笔者借鉴了相关研究的做法,选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三、 课程设计
基于课程开发的“人性化,可实施;常态化,可评价;多元化,可操作”开发思路,笔者拟从《摔跤吧·少年》课程设计理念、目标体系、活动内容与形式、教学策略等方面予以实施研究。
(一)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课程学习方法上要重视训练与比赛相结合;二是课程学习中要以学生技术动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参与过程中要能够让参与者感受对抗比赛中的乐趣;四是课程内容的编制上要体现出动态化过程;五是课程资源的生成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性特点。
(二)目标体系
具体目标:(1)增进学生对摔跤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团结友爱、不怕困难、奋勇拼搏、勤学苦练的品德。(2)以摔跤技术为主线,以锻炼身体素质为副线,了解和熟悉技术动作要领,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3)创设实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实战欲望,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与拼搏向上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4)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内容
《摔跤吧·少年》校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理论篇);第二章(技术篇);第三章(力量篇);第四章(展示篇)。具体如下图所示: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观看与激趣、选取与体会、实施与沟通、评价与总结,各步骤之间坚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基本教学原则。
1. 观看与激趣
通过观赏,帮助学生感知摔跤运动的魅力,体会摔跤运动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摔跤并不难。
2. 选取与体会
完成第一步学习后,学生已初步发现了一些方法,并寻找到了一些小窍门,随之自身的观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实施与沟通
作为授课教师,在引导时可适当地寻找相关的素材、图片和学生交流,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完成资料查阅,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评估与总结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熟悉动作要领,要求每堂课后每位学生写一篇本课体会或课后小结,这也充分体验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五)教学策略
基于《摔跤吧·少年》课程的整体目标,笔者设计了“看、学、练、演”四种形式的操作策略。
1. 形式一:畅游摔跤世界
学校一直提倡学生将时间“化整为零”,积极阅读或观看有关摔跤书籍与视频,学生每天阅读、观看时间不少于一节课,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学生午间观看摔跤视频、睡前阅读摔跤书籍、自修课完成作业后应如此……真正做到与“摔跤”为友。
(1)实施方式
①主题摔跤。年级组推荐每个班级每学期开展“阅读与欣赏”,由班主任选择主题,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进行各类书籍与视频推荐,开展小组阅读竞赛、视频有感等。可选择的有:急救知识、规则与裁判法认识、基本功竞赛、精彩摔跤集锦、中国摔跤文化等。
②选读摔跤。学校自编课程《摔跤吧·少年》,分为理论篇:摔跤起源、摔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应急救护等;技术篇:站立与跪撑、抓握与移动、过肩摔、拉臂转移、抱腰折、过胸等;力量篇:单人力量(头撑、跪跳起、屈肘爬行),双人力量(肩扛、侧身收腹、推小车)等;展示篇:观摩与欣赏、考核与交流等。
(2)指导策略
①量的积累。每个月年级组对学生阅读摔跤书籍与视频进行推荐,利用学校宣传栏进行摔跤书目与经典视频介绍,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定期存储”每天记录情况,阅读一块内容或观看一个动作视频分别记一分,实施积分奖励制度。
②质的提升。当学生阅读书籍与观看视频数量在逐渐递增时,教师要想办法提升学生阅读与观看视频动作的质量。开展的活动形式有班级阅读交流会、观看视频动作演练达标比赛等。学校层面开展的活动有“摔跤运动答辩比赛”“动作模仿大赛”“师生共武”等,凝聚老师的力量一起激励学生。
2. 形式二: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看”不断地“输入摔跤世界”。如果说“会看摔跤”是学生“输出”的一种形式,那么说明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输出,因为会看摔跤只是把现有的摔跤知识、技能表现出来。而学“摔跤”,是学生将原有脑海记忆中的内容结合现有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带有鲜明的“原创性”。
(1)实施方式
①急救小能手
通过“摔跤世界输出”后,让学生明白在摔跤世界里急救的重要性。急救时先分组把各自选择的急救部位分成躯干、四肢两块内容,并注明每块部位所受伤的原因,用简短的文字呈现。再通过相互的配合进行基本的一些应急包扎与急救,完成后并进行展示,也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裁判小能手
作为摔跤入门的基本要求是熟悉摔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只有吃透规则与判定尺度,在比赛场上才不会吃亏。那么首先学生要会裁判工作,应深入学习裁判法,特别是摔跤动作的分值判定尤为重要,并激发学生对裁判内容的兴趣。其次,安排学生争做小裁判,统一制服,细化打分动作,把握打分尺度,记录每场比赛的评分,并把最终的记录表交至专业教师处进行评比。
(2)指导策略
①选材指导。初学者以开展讲解摔跤故事为主,入门者以学会摔跤急救(自我保护)为主,熟练者以实践摔跤裁判工作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排,以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摔跤课程的效果。这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到摔跤课程。
②表现指导。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课程中,但是要把每个层活动内容做得“精”、专业,有模有样,还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如从裁判方面来说,打分的手势、裁判的站位、计分表填写要求等需要进行指导。
3. 形式三:“摔”出精彩
如果说“学以致用”是学生开展的“摔跤初级成果”,那么“摔”出精彩是真正意义的“入门成果”。它呈现的是学生不断通过“输入”后,那么思维的形成、动作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一次“输出”。
(1)实施方式
①眼疾手快
每周年级组在大课间期间都会组织一次摔跤徒手技能练习,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区域,有过肩摔、夹臂摔、拉臂转移、抱腰折等,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每班由校摔跤队员进行打分,内容包括整齐度、速度、爆发力以及班级的气势程度,并在期末时评选出优胜班集体。真正做到人人会摔跤、人人懂摔跤,让本校的摔跤课程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②力拔千斤
基于学生兴趣,学校根据学生课程的分类,按男女、体重、年龄等进行技术动作的选择,制订学生的练习技能方案,同时每周安排技术(摔布人的过肩摔技术、摔布人的夹紧背技术、摔布人的过胸技术等)达标测验,在教师指导合格后才能继续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对不同技术动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指导策略
“眼疾手快”的指导可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但是对“力拔千斤”的挖掘,还急需老师花更多的精力,还要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并有一定课时量保证开展实施。以“摔跤吧·少年”为主题特色活动操作流程为例:①前期准备;②申报组队;③方案制订;④实践研究;⑤演练评估;⑥交流展示。
4. 形式四:展示自我
通过多种系列的形式活动,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了积累,能力得到了升华,可以说顺利完成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可是,我们不能仅此停留在现在,当学生们在比赛舞台上展现这华丽的战绩与成就时,我们就能感受到摔跤运动所在的魅力。“展示自我”是对现有摔跤课程再创作,实现最终成果。因为学生同时做着“裁判”“运动员”的双重角色,通过丰富的经验,肢体的技能,让摔跤运动呈现其真正的价值。
(1)实施方式
①裁判展示
学生通过前期的观看、中期的实践及后期的指导,已经能胜任摔跤的一些基本裁判工作。裁判工作的形式有多种,主裁、场上裁判、侧裁等,每个位子的裁判任务与职责也不相同。通过组内配合、课堂演练,最后在实战比赛中向大家展示,并且让每位学生在每个不同的裁判位置上进行轮换、体验与展现,直至比赛结束。参与人员不限。
②呈现比赛
比赛形式包括校摔跤技能大赛、校际友谊赛、市级比赛等,指定每位学生一个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比赛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以柔克刚、以智取胜的效果,提高学生自信心。从中也锻炼了学生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的能力。
(2)指导策略
①一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摔跤裁判层次,首先从基本的侧裁做起,要会记录、打分与判定,其次是场上裁判应随机应变、掌握局势与把握节奏,手势果断等,再者是主裁的审视能力与判断能力。裁判位置的选择要适宜不同的学生。
②二评:比赛的评价标准比较难定,可采用现有的各种社交媒体,比如视频媒介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相互学习中得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