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研究
作者: 任洁课题项目:小学低段音乐器乐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45YWX-2869),微型课题。
作者简介:任洁(1975~),女,汉族,陕西延安人,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小学,研究方向:音乐器乐教学。
摘 要:在小学低段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现有研究多侧重于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开发,对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不足,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如何设计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的音乐器乐课程,以及如何有效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研究发现了一种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音乐器乐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发展。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小学低段音乐器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器乐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131-04
一、 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触动人心、传达情感、表达思想,成为人类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媒介。在音乐教育领域,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探讨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增强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特别是在一、二年级低段学生时期。通过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学生将逐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将学会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感受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以提高音乐敏感性。通过欣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学生将建立起对音乐的感知和认知,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素养水平。这对年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二)丰富文化知识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音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在一、二年级低段,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通过播放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或儿童音乐,学生将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文化特点,并对不同文化传统产生兴趣。
(三)培养创造力
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等要素,学生可以了解音乐创作的原理和技巧。这有助于他们培养音乐创作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同时,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小型打击乐器或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创造性的表达将有助于年轻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培养创造力,并在其他领域中受益。
(四)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音乐器乐曲欣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小型打击乐器或演唱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音乐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和生活中的挑战。音乐还可以成为学生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音乐领域的位置和价值,从而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 多声部器乐渐进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多声部器乐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多个乐器同时演奏不同声部的音乐作品。在教授多声部器乐时,渐进式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演奏多声部音乐的技能和理解。文章探讨多声部器乐渐进式教学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复杂的音乐形式。
(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建立
在多声部器乐的教学中,首先需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音乐符号,音高、音符、节拍等基本概念。选择一些简单明快的节奏,让学生跟随敲打节奏器或拍手,逐渐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游戏,如“快慢跑”“节奏拍手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掌握不同的节奏。理解乐谱的结构和元素,包括小节线、谱号、调号等。学习音阶和调式,为后续的演奏打下基础。
2. 乐器基础技能
学习正确的乐器姿势和手部姿势。练习基本的音阶和音程。学习如何使用乐器的技巧,包括吹管乐器的吹奏、弦乐器的弓法、键盘乐器的指法等。
3. 节奏感和耳训练
锻炼节奏感,包括学习不同的节拍、拍子和速度。进行耳训练,培养听辨音高和音程的能力。例如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提问相关问题,如“这首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这首音乐的音高是高还是低?”等,通过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这个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乐器练习和基本练习曲来实现。学生需要建立坚实的音乐基础,为后续的多声部器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声部音乐的学习
一旦学生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和乐器基础技能,可以开始学习单声部音乐,即独立的乐器演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欢乐颂》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要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声部练习
学生继续练习基本的音阶和练习曲,但这次是以单声部演奏为主。可以采用分组合奏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一个声部,通过合奏的方式来演绎整个乐曲。重点放在音准、节奏和表现力的提高上。
2. 乐曲分析
学生学习分析单声部音乐作品,了解其结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为将来的多声部演奏作好准备。
3. 合奏技能
学生开始参与小组合奏或乐团,但仍然演奏单声部乐曲。通过与其他音乐家合作,培养合奏技能和协调能力。
4. 音乐理论的进一步学习
学习更高级的音乐理论,包括和声、调性、复调等内容,为多声部音乐的理解和演奏作好准备。
(三)多声部音乐的引入
一旦学生在单声部音乐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逐渐引入多声部音乐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多声部乐曲,如《小燕子》《欢乐颂》等,让学生通过分组合奏的方式来演奏。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 多声部乐曲的选择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多声部乐曲,通常从简单的合唱、室内乐或管弦乐曲开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乐谱中的不同声部,并知道如何在乐队或合唱团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2. 声部分离练习
学生可以分别练习各个声部,以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各自的音符和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以逐渐开始与其他声部一起练习。
3. 合奏和协调
学生开始与其他音乐家一起演奏多声部乐曲。强调合奏的协调、和声的平衡和音乐的表现力。
4. 互相交换声部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换声部来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让学生原本演奏高音部的学生去演奏低音部,让学生原本演奏低音部的学生去演奏高音部,通过交换声部来感受不同的音乐层次和和声效果。
(四)深化技巧和表现力
在学生逐渐掌握多声部器乐的基本技能后,可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技巧和表现力。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 技巧训练
学生继续练习更复杂的技巧,包括快速的音阶、跨度较大的音程和复杂的弓法(对弦乐器而言)。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技巧练习,如跳音、滑音、颤音等。这些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细节和情感。技巧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演绎多声部音乐。
2. 音乐表现力
强调音乐的表现力,包括动态、速度、韵律和音色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训练,如通过音乐欣赏和分析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和声等,来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演奏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图。
3. 合奏和团队合作
继续合奏和团队合作的练习,以确保学生可以与其他音乐家协调演奏。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声部,通过合奏练习来提高音乐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奏演出和比赛等活动。通过参加合奏演出和比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强调音乐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
4. 音乐创造力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创作自己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改编已有的音乐作品,或者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来培养自己的音乐创造力。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即兴演奏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音乐。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奏创作,通过合奏创作来培养自己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创作能力。
三、 节奏律动的教学与生活元素融合
节奏和律动是音乐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将节奏和律动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文章探讨如何将节奏律动的教学与生活元素相结合,并分析这种融合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一)节奏和律动的教学
在音乐教育中,节奏和律动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技能,它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对一、二年级低段的学生,基本节奏和律动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1. 基本节奏和律动的教学
对年幼的学生,引入基本的节奏模式和律动模式是必要的。通过打拍子、跟随简单的节奏模式,学生可以培养感知时间和律动的能力。可以通过教授基本的节奏知识和技巧,如节拍的感知、节奏的分析和节奏的演奏等。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节奏乐器演奏技巧,如手鼓、木鱼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和演奏节奏。
2. 合奏和协调
学生可以参与小组活动,共同演奏或跳舞,这培养了协作和协调的能力。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按时参与,与其他孩子保持统一的律动,这不仅提高了音乐能力,还锻炼了社交技能。
3. 创造性的应用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节奏和律动。他们可以使用身体动作、口语节奏或简单的打击乐器来创造自己的音乐。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创造力,还增强了音乐的乐趣。
4. 音乐表达
通过节奏和律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欢乐或通过节奏来传达兴奋。这有助于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让学生通过歌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节奏的变化,如快慢、强弱等。
(二)节奏和律动与生活元素的融合
将节奏和律动与日常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使音乐的教育更加有实际性。这种融合对学生家庭经济限制的情况尤为重要,因此它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
1. 身体健康与节奏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如跳舞、散步和慢跑,可以将音乐的节奏和律动融入他们的生活。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节奏和律动,如交通信号灯的节奏、心跳的律动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元素感受和表达节奏和律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交通信号灯的节奏进行手鼓演奏,或者让学生通过模拟心跳的律动进行舞蹈表演。这些活动无须昂贵的设备,因此适合经济状况有限的家庭。教育者可以提供简单的舞蹈课程或户外活动,以帮助学生享受音乐并保持健康。
2. 社交互动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