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畅想未来

作者: 马慎言

作者简介:马慎言(199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在当前快速城市化和环境挑战日益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教育面临提供自然亲近机会的挑战,使生态启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态启蒙教育,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亲近感和环境责任感。文章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儿童发展理论,探讨了生态教育对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自然环境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通过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还描述了具体的教育策略,如户外探索和植物养护,以及这些策略如何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分析了成功要素和所面临的挑战。文章还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在生态教育中合作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这种合作的好处。最后,文章总结了生态启蒙教育的实践成效,并展望了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背景下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生态启蒙教育;幼儿园;儿童发展;自然亲近;环境保护;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6-0151-04

在这个飞速发展、不断向城市化迈进的时代里,幼儿园教育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环境教育领域,生态启蒙教育作为一种新兴趋势,正日益受到教育界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模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更深层次地涉及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以及对未来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认识和责任感。在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际,幼儿园成为塑造孩子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文章的主旨在于深入探索和讨论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生态启蒙教育的各种实践方法和策略。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一个对环境负责、可持续的基础。笔者通过具体案例和策略,展示如何在幼儿园阶段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既丰富又有意义的生态教育体验。

一、 生态启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作为生态启蒙教育的理论基石,提供了理解自然界复杂相互作用的框架。这些原理涉及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他们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这一平衡。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幼儿可以学习到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二)儿童发展理论

而儿童发展理论,特别是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为生态启蒙教育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视角。这些理论强调幼儿通过互动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自然环境是促进幼儿多方面技能发展的理想场所。例如,通过户外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此外,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还能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大自然的感情联系。

(三)生态教育与幼儿发展

综合生态学原理和儿童发展理论,生态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对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行为至关重要。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来学习。例如,参与种植、回收和水资源保护等项目,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资源的宝贵,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行为来保护这些资源。这样的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过程,还对他们未来作为负责任的地球公民的角色形成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二、 亲近自然的教育意义

自然环境的教育意义在于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充满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引人入胜的景观。这种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在探索和游戏中自然地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智慧。户外活动,如在花园中种植各种植物或在森林里进行探险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发展,而且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中进行的各种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户外游戏还是更系统的环境教育课程,都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同时鼓励他们在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进行探索和成长。例如,参与团队合作的户外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交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和季节的变迁,可以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索未知的热情。同时,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宁静且充满美感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稳定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与动植物的直接互动,例如关怀小动物和细致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还增强了他们的同情心和关怀能力。

总而言之,自然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不仅促进了幼儿在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在情感层面上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维度。通过在幼儿园阶段实施的生态启蒙教育,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独特机会,同时也为他们将来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不仅在当前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他们将来贡献于可持续的环境和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 幼儿园生态启蒙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实施户外探索活动

户外探索活动可以作为生态启蒙教育的一个关键方向,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体验,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增强其环保意识,还能锻炼其身体、放松心情。它们旨在鼓励幼儿与自然环境的直接互动和体验。例如,通过组织如森林散步、动植物观察、自然物品收集和季节变化等类型的观察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和探索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性。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幼儿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小动物、植物生长或是天气变化,会逐步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科学思维和尊重生态的态度。户外探索活动通过实际体验,让幼儿感受风景的变化与魅力,学会观察、提问并寻找答案,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生态意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入植物养护项目

在幼儿园内设立的小型花园或种植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参与植物种植和养护的机会,这也是生态启蒙教育中的另一个关键策略。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浇水、修剪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如光合作用、水循环和植物的生长周期,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耐心和观察力。此外,参与植物养护的过程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关怀和尊重自然,还能够理解和尊重生命的价值,为他们将来成为负责任的环境保护者奠定基础。但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选取一些适合幼儿园环境生长的植物品种,可以根据季节选取一些易于生长的植物,这样既能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也避免种植失败造成的挫败感。

(三)融入环境保护项目

环境保护项目的融入对生态启蒙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如废物分类、节水节能和环境清洁等实践活动,幼儿可以直观地学习到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这些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环保措施,如正确分离垃圾、节约用水和用电,以及维护幼儿园和社区的环境卫生,让幼儿知道可回收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实现资源再生,变废为宝。这类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学会了他们的每一个小小行动都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激励他们成为环保的小小倡导者。帮助幼儿从小培养正确的环保生活态度,珍惜资源。

(四)教育策略融入日常教学

将生态教育策略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培养幼儿环境意识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互动游戏、艺术创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环保和生态的概念自然地融入课程内容。例如,通过讲述与自然和环保相关的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回收材料,则能让他们理解循环利用的概念。教师还可以组织特定的主题活动,如地球日庆祝活动或环保主题周,以提高幼儿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这种综合的教学方法使得生态教育成为幼儿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可帮助他们将环保理念内化为日常行为。

(五)进行教育策略的影响评估

为确保生态启蒙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定期评估教育策略的影响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改变、搜集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以及定期进行的教学成果评估,教育者可以了解教育策略的效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持续的评估和反馈过程不仅有助于识别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还能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通过这种动态的评估机制,可以确保幼儿园的生态启蒙教育既有效又具有吸引力,真正达到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目标。

四、 案例分析

(一)幼儿园的生态启蒙项目案例

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内的我园为例,近年来,我园着手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生态启蒙教育项目活动。这些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将幼儿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自然探索区、组织季节性自然观察活动、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涵盖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还包括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如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

(二)成功要素分析

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紧密地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相结合。通过参与植物种植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珍惜。这种教育方法使得生态学习变得生动且实践性强,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珍视他们的自然环境。此外,项目的设计还考虑了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参与并从中获益。

(三)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些项目也面临了一些挑战。由于城市环境的限制,接触自然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幼儿园需要创造性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此外,为了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参与这些活动,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环境教育知识和技能,这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项目实施的反思

该案例展示了即使在城市环境中,通过创新和适应性的教育策略,也能有效地实施生态启蒙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教师在激发幼儿对自然兴趣和参与自然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突显了创造适宜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园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对环境的认知和尊重。

五、 家园合作在生态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庭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实施的生态启蒙教育中,家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不仅是孩子早期学习和成长的第一个环境,而且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对孩子的环境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强化幼儿生态教育的效果至关重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对生态知识的兴趣和认知,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效应。

(二)合作策略

为了有效地实施家园合作,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共同参与活动:组织家庭参与的自然探索活动,如家庭野营日、植物养护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从而加深他们对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家长培训工作坊:举办专门的家长工作坊,向家长传授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在家实施环保活动的方法。通过这些工作坊,家长可以学习如何在家庭生活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家庭环保项目:与家庭共同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如节能减排挑战、废物分类计划等。通过这些项目,幼儿和家长可以一起参与实际的环保行动,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家庭参与的好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