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赵彩琴作者简介:赵彩琴(1974~),女,汉族,甘肃静宁人,甘肃省静宁县八里镇高城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文章旨在探究阅读提示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并深入研究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有效性,通过概述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明确了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分析了该方法的应用优势并详细探讨了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用该方法的策略,如多元化的提示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使用提示、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以及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提示。通过分析阅读提示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为教师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应用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提示驱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主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1-0031-06
随着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为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将深入研究阅读提示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旨在为教育者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 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概述
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促使其更深入理解文本的教学策略,该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巧妙设计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进而培养其阅读策略和技能。阅读提示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在学生阅读前提供一系列引导性的提示,旨在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提示可以包括问题、关键词、图表等,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进而使其更主动地投入阅读任务中。该方法强调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教学中将阅读任务分解为可处理的小步骤,通过层层递进的提示学生可以更有序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效果,逐步引导不仅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阅读提示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和学科特长,为每位学生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提示,进而给予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支持。
二、 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应用优势
(一)提升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阅读提示驱动的方法在提升学生主动阅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提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在阅读前产生积极的期待感,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参与度。阅读提示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态度,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需要主动思考、理解提示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文本分析中,其主动性的阅读过程使学生逐渐习得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能够形成主动阅读意识。此外,通过阅读提示驱动的方法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参与思考,主动性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关注表面信息,还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其逐渐形成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个性化学习支持
个性化学习支持是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的一项显著优势,通过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定制提示内容,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科特长、阅读水平和兴趣的需求,也能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各学科上的专长存在差异,而通过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教师可以使每位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而提高阅读效果。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调整提示的难易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压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得学生能够在适宜的挑战水平下进行阅读,促使其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提供有趣的提示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对阅读的积极态度。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的显著优势,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文本能够促使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技能,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阅读提示驱动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愿,学生在处理提示时需要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思维过程使得学生不仅关注表面信息,还能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另外,该方法注重分析文本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高了学生运用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其训练不仅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具条理性,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冷静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阅读提示驱动方法的思维过程不仅在阅读中有益,还对学生的综合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素养,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信息等方面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阅读提示驱动教学方法的显著优势,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提示形式和引人入胜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吸引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阅读提示驱动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了富有创意的元素,问题、图表、引人深思的关键词等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学生在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提示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因为他们意识到此方法是一种有趣、有益的学习方式。引人入胜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提示为学生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积极学习体验有利于建立学生对学科的积极认同,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体验到成功感学生更有可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阅读提示驱动方法注重在学生解读文本时获得成就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心态,使其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各种任务。
三、 阅读提示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应用策略
(一)多元化的提示形式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提示形式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其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设计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的提示,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从而达到更深入的阅读理解的目的。通过引入问题作为提示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可以涵盖文本的关键点,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自身经验和观点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形式的提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图表作为提示形式不仅可以提供视觉化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关系,图表可以是与文章描述的地点、人物关系等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更直观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引人入胜的关键词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提示形式,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选择那些富有表现力、引人入胜的关键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文本的重点和核心信息,进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敏感性。此提示形式的特点在于强调了选择词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色彩精心挑选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词。关键词通常具有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者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直截了当地传递文章的核心信息。通过引人入胜的关键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被文本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热情。此形式的提示有利于打破学生对阅读的枯燥印象,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关键词的巧妙选择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深度阅读。
(二)逐步引导学生使用提示
逐步引导学生使用提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教学策略特别适用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其方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能力。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逐步引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在温暖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设置提示。初始的提示可以是明确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聚焦阅读的重点,随着学生逐渐熟悉阅读的过程,提示的难度可以逐渐增加,以复杂的问题、深层次的思考等引导学生逐步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引导也可以体现在学生对提示的反馈和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阅读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脱离对提示的依赖并培养其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渐进性的任务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渐进的任务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培养独立解读的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任务的难度,学生在逐步挑战中可以逐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水平。在任务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提示,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初步认识,包括一些直接的问题、关键词或者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核心内容。此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初期阅读中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对文本基本结构和内容的了解。教师也要逐步减少提示的明确性,进而让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文本,在任务逐渐升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减少直接的提示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分析和推理来解读文本。其渐进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
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是一项关键的教学策略,特别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科特长、阅读水平和兴趣,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提示,使每位学生在合适的挑战程度下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阅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是制订个性化提示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发现每位学生的学科特长,并据此设计与其擅长领域相关的提示。如果一个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与历史相关的提示,进而激发其对文本的浓厚兴趣以扩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阅读水平较高而有的则需要更多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提示设计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对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深入的提示,以激发其主动思考的潜力;对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更直观、易理解的提示,帮助其逐步提升阅读水平。
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个性化设置提示内容的重要考量,通过巧妙地将提示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精准地设计与之相关的提示内容,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其日常活动,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哪些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喜欢动物,教师可以设计与动物有关的提示并引发其对文本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其积极学习的欲望。将提示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当在阅读中遇到与其兴趣相关的提示时学生更容易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关注和探究,有利于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在阅读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与历史相关的提示,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此外,通过将提示与学生兴趣结合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当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时,其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文本并提出问题,学生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有利于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